高中历史必修1期中试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24.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 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该诗 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鸦片战争 后 B .甲午中日战争 后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后 D .抗日战争 后 25. 下列四个书刊,哪一个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民报 》 D.《资政新篇》 26.《马关条约》中哪一条款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 A.赔款 2亿两白银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口岸 D.割让台湾 27. 1924年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 前是一块无字碑,寓意是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功绩卓越,后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其伟大功绩。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 中国人的生活观念、服饰发生较大变化 28.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 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29. 1919 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 :“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的“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 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30. 纪念碑 是后人缅怀先烈的载体。 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虎门销烟浮雕 台湾金沙湾抗日 纪念碑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 第Ⅱ卷 非选择题 ( 60 分) 二、非选择题 (满分 6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 《朱子语类》 1,3,5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 ……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 沃,勿上下雷同也。 ” ——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 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 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 材料四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 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 ( 4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5分) ( 3)材料四中军机大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