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世界发展由分散走向整体内容摘要: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 4)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拉丁美洲出现一批新型的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形成环太平洋经济区。 二 .认识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有欧洲中心 — 美国中心 —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过程。 经济政治的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确立: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最早发生和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还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②丧失: 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错失机遇,被美国德国迎头赶上。 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②表现;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市场,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②表现: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知识链接 —— 殖民扩张史 一、 15— 16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 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活动 (亚非美 );葡萄牙占据澳门 以暴力手段为基础;包括武力征服和野蛮掠夺殖民地;实行贸易垄断;经营奴隶贸易;以掠夺财富,积累资本为目的。 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进行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 17— 18世纪 工场手工业发展;新航路开辟 ,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英法荷的殖民扩张活动 (北美与印度 );荷兰侵占台湾 (同上) (同上) 三、 19世纪初 — 中期 工业革命兴起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增强经济军事实力 英法美俄的扩张;两次鸦片战争 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以商品输出为主;以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为目的。 使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确立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四、 19世纪末 —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向帝国主义过渡 ,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加紧争夺殖民地 美日德英俄的殖民争夺活动;甲午战争与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殖民地狂潮; 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矛盾激化一战爆发。 五、一战后初期 协约国取胜 ,以“委任统治”形式重新瓜分世界 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英法美日确定战后统治秩序;山东问题发展与解决。 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战败国殖民地,英法在非洲与中东,日本在太平洋地区获得德国殖民地。 确立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加剧战胜国与战败国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六、 20世纪 30 年代 经济大大危机打击,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加紧扩张;英法美奉行绥靖政策。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日本大举侵华。 德意日借反共之名,行结盟之实,形成法西斯轴心国集团。 以摆脱危机和冲破凡 —— 华体系束缚为目的。 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之间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走向崩溃。 七、二战后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高三历史世界发展由分散走向整体
相关推荐
机以不同形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③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应了科技革命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国家大力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占据国家基础经济部门或开发新兴高科技产业,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管理,推行国有化政策,拓展世界市场,进行一些社会改革,适当改善人民的生活等。 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
, 而实际上这一地位遭到了严重削弱。 结合史实说明前者有何表现。 后者是何原因。 爆发 、 进一步扩大 、 最大规模 、 转折 、 胜利 1个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个原因 二战爆发的原因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德军突袭波兰 ( 1939年 9月 1日 ) 开罗会议 、 德黑兰会议 、 雅尔塔会议 、 波茨坦会议。 前两次 1943年 , 后两次 1945年。 德军突袭苏联( 1941年
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一种仪器,结构复杂。 郭守敬富有创造性地制造了简仪,简仪从复杂的环圈交错中解放了出来,简化了仪器的结构,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 300多年。 四、农学成就 《 授时历 》 郭守敬 五、古代医学成就 1.《 黄帝内经 》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医圣” 《 伤寒杂病论 》 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万世宝典” 张仲景名机,被人称为医圣。 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
技革命对中国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把握科技革命大好机遇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
国统区四大家族采取“ 粮食征购 ” 、 “ 征借 ” 等手段,加重对农民的剥削;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其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解放区: 1947年制订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德、意、日、俄、奥。 目的:(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瓜分中国。 暴行:在北京抢劫、烧杀。 《 辛丑条约 》 ( 1901年) ⑴内容: ①赔:清政府向侵华各国赔偿白银 ,分 39年付清,本息共计 → 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②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