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三农问题的专题复习内容摘要:
国统区四大家族采取“ 粮食征购 ” 、 “ 征借 ” 等手段,加重对农民的剥削;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其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解放区: 1947年制订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国统区: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把大量财富用于战场,加强对人民盘剥 —— 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大搞通货膨胀,造成工商业倒闭,农业下降,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 解放战争时期 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 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当前,农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同时,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问题与思考 2: 古代与今天农村经济政策比较,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 措施 实质 作用 古今农村经济政策比较 ( 相似点 ) 减轻农民负担; 加大支持和保护 农业发展的力度; 技术革新;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调整生产关系 促进了当时 社会生产的 发展,巩固 了自身统治 比较项 时间 目的 措施的核心 根本 原因 古代政府 现今政府 稳定封建 统治 发展生 产力及 稳定社 会主义 制度 重农抑商 稳固小经济 完善农村社会主义 市场体系 a家庭联产 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b调节完善农村的产业结构。 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古今农村经济政策比较 ( 不同点 ) (1) 当前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 一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矛盾、小农经济高度分散。高三历史三农问题的专题复习
相关推荐
技革命对中国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把握科技革命大好机遇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 4)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拉丁美洲出现一批新型的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形成环太平洋经济区。 二 .认识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有欧洲中心 — 美国中心 —
机以不同形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③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应了科技革命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国家大力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占据国家基础经济部门或开发新兴高科技产业,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管理,推行国有化政策,拓展世界市场,进行一些社会改革,适当改善人民的生活等。 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
德、意、日、俄、奥。 目的:(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瓜分中国。 暴行:在北京抢劫、烧杀。 《 辛丑条约 》 ( 1901年) ⑴内容: ①赔:清政府向侵华各国赔偿白银 ,分 39年付清,本息共计 → 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②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
(1) 当甲是强酸时, A、 B、 C、 D、 E均含 _____元素。 (2) 当甲是强碱时, A、 B、 C、 D、 E均含 ____元素。 (3) A是 _________;乙是 _____;丙是_______。 S N 4 . 当甲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 D的分子量比 C的分子量大 16, E是酸。 (1) 当甲是强酸时, A、 B、 C、 D、 E均含
AlCl3溶液的加入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Al3++4OH− [Al(OH)4]−( 不产生沉淀 ) ;Al3++3[Al(OH)4]− 4Al(OH)3↓(沉淀物质的量由 0增至最大值 )。 两个反应中消耗 AlCl3物质的量之比为3∶ 1, 与题图也不符。 典例精析 A B C D X NaOH AlCl3 HCl Na[Al(OH)4] Y AlCl3 NaOH Na[Al(O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