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史内容摘要:
德、意、日、俄、奥。 目的:(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瓜分中国。 暴行:在北京抢劫、烧杀。 《 辛丑条约 》 ( 1901年) ⑴内容: ①赔:清政府向侵华各国赔偿白银 ,分 39年付清,本息共计 → 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②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 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④拆: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⑤驻: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 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就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⑵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辛丑条约 》 中“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最能体现 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评价近代列强的侵华 对西方而言 :侵华实质上体现了 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 对中国而言 : 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独立,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是 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 另一方面,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给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高三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史
相关推荐
国统区四大家族采取“ 粮食征购 ” 、 “ 征借 ” 等手段,加重对农民的剥削;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其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解放区: 1947年制订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技革命对中国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把握科技革命大好机遇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 4)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拉丁美洲出现一批新型的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形成环太平洋经济区。 二 .认识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有欧洲中心 — 美国中心 —
(1) 当甲是强酸时, A、 B、 C、 D、 E均含 _____元素。 (2) 当甲是强碱时, A、 B、 C、 D、 E均含 ____元素。 (3) A是 _________;乙是 _____;丙是_______。 S N 4 . 当甲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 D的分子量比 C的分子量大 16, E是酸。 (1) 当甲是强酸时, A、 B、 C、 D、 E均含
AlCl3溶液的加入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Al3++4OH− [Al(OH)4]−( 不产生沉淀 ) ;Al3++3[Al(OH)4]− 4Al(OH)3↓(沉淀物质的量由 0增至最大值 )。 两个反应中消耗 AlCl3物质的量之比为3∶ 1, 与题图也不符。 典例精析 A B C D X NaOH AlCl3 HCl Na[Al(OH)4] Y AlCl3 NaOH Na[Al(O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