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摘要:

(1) 当甲是强酸时, A、 B、 C、 D、 E均含 _____元素。 (2) 当甲是强碱时, A、 B、 C、 D、 E均含 ____元素。 (3) A是 _________;乙是 _____;丙是_______。 S N 4 . 当甲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 D的分子量比 C的分子量大 16, E是酸。 (1) 当甲是强酸时, A、 B、 C、 D、 E均含 _____元素。 (2) 当甲是强碱时, A、 B、 C、 D、 E均含 ____元素。 (3) A是 _________;乙是 _____;丙是_______。 S N (NH4)2S 4 . 当甲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 D的分子量比 C的分子量大 16, E是酸。 (1) 当甲是强酸时, A、 B、 C、 D、 E均含 _____元素。 (2) 当甲是强碱时, A、 B、 C、 D、 E均含 ____元素。 (3) A是 _________;乙是 _____;丙是_______。 S N (NH4)2S O2 4 . 当甲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 D的分子量比 C的分子量大 16, E是酸。 (1) 当甲是强酸时, A、 B、 C、 D、 E均含 _____元素。 (2) 当甲是强碱时, A、 B、 C、 D、 E均含 ____元素。 (3) A是 _________;乙是 _____;丙是_______。 S N (NH4)2S O2 H2O 5. 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 3Cu +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Cu +4HNO3(浓 ) =Cu(NO3)2+2NO2+4H2O 现将 50mL12mol/L的浓硝酸中 , 充分反应后 , 收集到 (标准状况 )NO和 NO2的混合气体。 (1∽ 3小题不写计算过程 ) (1)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_______ (2) 判断 50mL12mol/L的硝酸反应后何者有剩余 ? _____,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3) 容积为 中收集的 NO和 NO2的混合气体 (标准状况 )后倒置于水中,须再通入 _______L(标准状况 )O2才能使溶液充满烧瓶。 (1)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_______ (2) 判断 50mL12mol/L的硝酸反应后何者有剩余 ? _____,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3) 容积为 中收集的 NO和 NO2的混合气体 (标准状况 )后倒置于水中,须再通入 _______L(标准状况 )O2才能使溶液充满烧瓶。 (1)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_______ (2) 判断 50mL12mol/L的硝酸反应后何者有剩余 ? _____,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3) 容积为 中收集的 NO和 NO2的混合气体 (标准状况 )后倒置于水中,须再通入 _______L(标准状况 )O2才能使溶液充满烧瓶。 铜 (1)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_______ (2) 判断 50mL12mol/L的硝酸反应后何者有剩余 ? _____,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3) 容积为 中收集的 NO和 NO2的混合气体 (标准状况 )后倒置于水中,须再通入 _______L(标准状况 )O2才能使溶液充满烧瓶。 铜 (1)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_______ (2) 判断 50mL12mol/L的硝酸反应后何者有剩余 ? _____,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3) 容积为 中收集的 NO和 NO2的混合气体 (标准状况 )后倒置于水中,须再通入 _______L(标准状况 )O2才能使溶液充满烧瓶。 铜 (4) 如果往反应后的体系内再加入 200mL 4mol/L的稀硫酸,是否有气体逸出。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计算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 )。 (4) 如果往反应后的体系内再加入 200mL 4mol/L的稀硫酸,是否有气体逸出。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计算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 )。 NO (4) 如果往反应后的体系内再加入 200mL 4mol/L的稀硫酸,是否有气体逸出。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计算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 )。 NO 3Cu+8H++2NO3 = 3Cu2++2NO↑ + 4H2O [课后巩固 A] 1. 强热绿矾晶体,除结晶水蒸发出去外,还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2FeSO4 Fe2O3+SO2↑+SO3 强热 如果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浓 BaCl2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 : A. 生成 BaSO4和 BaSO3混合沉淀 B. 生成 BaSO4沉淀,有 SO2气体逸出 C. 生成 BaSO4沉淀,有 SO3气体逸出 D. 有 SO2和 SO3气体逸出 [课后巩固 A] 1. 强热绿矾晶体,除结晶水蒸发出去外,还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2FeSO4 Fe2O3+SO2↑+SO3 强热 如果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浓 BaCl2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 : A. 生成 BaSO4和 BaSO3混合沉淀 B. 生成 BaSO4沉淀,有 SO2气体逸出 C. 生成 BaSO4沉淀,有 SO3气体逸出 D. 有 SO2和 SO3气体逸出 B 2. 下列溶液中,不能区别 SO2和 CO2气体的是 : ① 石灰水 ② H2S溶液 ③ KMnO4溶液 ④ 溴水 ⑤ 酸化的 Ba(NO3)2溶液 ⑥ 品红溶液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只有① D. ①③ 2. 下列溶液中,不能区别 SO2和 CO2气体的是 : ① 石灰水 ② H2S溶液 ③ KMnO4溶液 ④ 溴水 ⑤ 酸化的 Ba(NO3)2溶液 ⑥ 品红溶液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只有① D. ①③ C 3. 有甲、乙、丙三种常见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 X、 Y、 Z为三种化合物,且相对分子质量 ZY。 则: (1) 在 X、 Y、 Z三种化合物中一定含乙元素的是 _______,理由是 : (2) X、 Y、 Z的分子组成分别是 :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1) 在 X、 Y、 Z三种化合物中一定含乙元素的是 _______,理由是 : (2) X、 Y、 Z的分子组成分别是 :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X、 Y (1) 在 X、 Y、 Z三种化合物中一定含乙元素的是 _______,理由是 : (2) X、 Y、 Z的分子组成分别是 :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X、 Y 甲和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X;乙和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Y,故 X、 Y中均含乙元素。 (1) 在 X、 Y、 Z三种化合物中一定含乙元素的是 _______,理由是 : (2) X、 Y、 Z的分子组成分别是 :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X、 Y 甲和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X;乙和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Y,故 X、 Y中均含乙元素。 H2O (1) 在 X、 Y、 Z三种化合物中一定含乙元素的是 _______,理由是 : (2) X、 Y、 Z的分子组成分别是 :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X、 Y 甲和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X;乙和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Y,故 X、 Y中均含乙元素。 H2O SO2 (1) 在 X、 Y、 Z三种化合物中一定含乙元素的是 _______,理由是 : (2) X、 Y、 Z的分子组成分别是 :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X、 Y 甲和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X;乙和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Y,故 X、 Y中均含乙元素。 H2O SO2 H2S 4. (长郡月考 )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和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1) 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 (1) 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 Cu+4H++2NO3 Cu2++2NO2+2H2O (1) 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 Cu+4H++2NO3 Cu2++2NO2+2H2O 吸收了 NO和 NO2, 无污染性气体排放; 铜丝可以上下移动,便于控制反应的进行 . (3) 为了进一步验证 NO2和水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 先关闭弹簧夹 ___,再打开弹簧夹 ______,才能使 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 (3) 为了进一步验证 NO2和水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 先关闭弹簧夹 ___,再打开弹簧夹 ______,才能使 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 c (3) 为了进一步验证 NO2和水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 先关闭弹簧夹 ___,再打开弹簧夹 ______,才能使 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