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内容摘要:
= 0 . 0 2 5 s = 0 . 1 s . 对应各点的速度分别为 v 1 =x 1 + x 22 T=1 .4 0 + 1 . 9 02 0 . 1 cm / s = 1 6 . 5 0 cm / s , v 2 =x 2 + x 32 T=1 .9 0 + 2 . 3 82 0 . 1 cm / s = 2 1 . 4 0 cm / s , v 3 =x 3 + x 42 T=2 .3 8 + 2 . 8 82 0 . 1 cm / s = 2 6 . 3 0 cm / s , v 4 =x 4 + x 52 T=2 .8 8 + 3 . 3 92 0 . 1 cm / s = 3 1 . 3 5 cm / s , v 5 =x 5 + x 62 T=3 .3 9 + 3 . 8 72 0 . 1 cm / s = 3 6 . 3 0 cm / s . ( 2 ) 按照横坐标每 0 .1 s 为 1 个分度,纵坐标每 10 cm / s 为 1 个分度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上面计算出来的各计数时刻的速度值,用描点法即可作出小车运动的 v - t 图象 . ( 3 ) 根据小车运动的 v - t 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可判断小车运动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增加的 . 答案: ( 1 ) 1 6 .5 0 2 1 . 4 0 2 6 .3 0 3 1 . 3 5 3 6 . 3 0 ( 2 ) 如下图所示 ( 3 ) 见解析 【 跟踪发散 】 2- 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由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的运动,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纸带,其中 A、 B、 C、 D、 E是连续打出的几个点,图中标注了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1)铁锤固定在纸带的 ________端 (“左 ” 或“ 右 ” ). (2)由纸带上给出的几个数据,判断该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根据纸带给出的数据求出铁锤下落的加速度及打点计时器打 C点时铁锤的速度. 解析: ( 1 ) 由于铁锤由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相同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大,故铁锤应固定于纸带的左端 . ( 2 ) 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 . BC - AB = 6 . 4 3 cm - 6 . 0 4 cm = 0 . 3 9 cm CD - BC = 6 . 8 1 cm - 6 . 4 3 cm = 0 . 3 8 cm DE - CD = 7 . 2 0 cm - 6 . 8 1 cm = 0 . 3 9 cm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一定值,故该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 ( 3 ) 由图中数据知 a 1 =CD - AB2 T2 = 6 .8 1 - 6 . 0 4 10- 22 0 . 0 22 m / s2 ≈ 9 .6 3 m / s2 a 2 =DE - BC2 T2 = 7 .2 0 - 6 . 4 3 10- 22 0 . 0 22 m / s2 ≈ 9 .6 3 m / s2 答案: (1)左 (2)是匀变速 (匀加速 )直线运动 (3) m/s2 m/s a =a 1 + a 22= 9 . 6 3 m / s2 C 是 AE 的中间时刻,由 v C =AE4 T= 6 .0 4 + 6 . 4 3 + 6 . 8 1 + 7 .2 0 10- 24 0 . 0 2 m / s = 3 . 3 1 m / s 频闪照相法研究物体的运动 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段时间曝光一次,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 (如右图所示 ),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 s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 10次. 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而相同时间间隔出现的影像则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根据时间信息还是位移信息求加速度的方法,两者都是一样的. 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甲所示, 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 s,小球从 1位置到 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度分别为 v1= 0, v2= m/s, v3= ________m/s, v4= m/s, v5= ________m/的坐标图中作出小球的速度 —时间图象 (保留描点痕迹 ). 解析: 如题图甲所示, x 2 + x 3 = 0。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相关推荐
一辆卡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5m/后 m内必须停下,卡车的速度不能超过 km/h. 【 解析 】 据 v2v20=2ax,有 0v20=2 (5) ,可得 v0= 15 m/s=54 km/h. 【 答案 】 54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始末速度的平均值, 即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 . 3.
越性 • 1.适用条件:动能定理虽然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沿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但是对于外力是变力或物体做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 • 2.优越性: (1)对于变力作用或曲线运动,动能定理提供了一种计算变力做功的简便方法.功的计算公式 W= Fscos α只能求恒力做的功,不能求变力的功,而由于动能定理提供了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 ΔEk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功具有等量代换关系
证明:设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 t的初速度为 v0,位移为 x t时间内的位移为 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联立以上两式得 中间时刻 t/2的速度 联立以上两式得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公式: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 T内,位移之差是常数,即△ x=x2x1=aT2。 在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 瞬时速度 等于这段时间内的 平均速度 拓展 :△ xMN=xMxN=(MN)aT2 填空 :
提示:穿过两块木板时克服阻力作的功相同,不是速度的减少量相同。 分析: mgH + mgh – f h = 0 – 0 8 1一学生用 100N的力,将质量为 20m远,则该学生对球做的功是 ( ) 1 质量为 m的物体 , 静止于倾角为 α的光滑斜面底端 , 用平行于斜面方向的恒力 F 作用于物体上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 当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撤去外力 , 物体刚好能滑行到斜面顶端 , 则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