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内容摘要:
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 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 ”“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 ——康有为 《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 ——康有为 《 应诏统筹全局折 》 立宪政体“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但“行之在十年以后,则定之当在十年以前”,故采定政体,决行立宪,实维新开宗明义第一事,而不容稍缓者也”。 ——梁启超 《 立宪法议 》 维新派前后两种主张有什么不同。 前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后者主张有所缓和, 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转而主张尊崇君权, 主张“以君权变法”,实行开明君主制。 这是政治上的“倒退”吗。 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做。 是政治上的倒退。 主要是为换取光绪帝对变法的支持。 但他们缺乏政治经验,认为只要依靠光绪帝这个明君,就能变法,且能快变。 所以放弃了立宪的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 与君主立宪比,确是一种倒退。 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的呼声越来越高。 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有三大好处,坚定清政府立宪信心;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 1908年颁布 《 钦定宪法大纲 》 ,规定皇权至上。 1911年,清政府成立以奕 劻 为总理大臣的“皇族内阁”。 “预备立宪”的骗局彻底败露。高一历史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相关推荐
• 建国初我们面临着不寻常的国际环境; • 一直未变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 、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境。 我们外交的首要任务又是什么呢。 于是实行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想一想: 为什么说“和平共外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在今天 “ 和平共外五项原则 ”有何现实意义。 二、打开外交新局面的 70年代 • 情景体验 : 时间: 1970- 197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 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个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作用,但如果没有中国 工人阶级参加,并发挥主力军 的作用,没有广泛的 群众基础 ,就不能使北洋军阀政府在人民面前低头 历史意义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作用和影响 : 学生发挥了先锋的作用
《 共产党宣言 》 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根据材料,提炼其四部分的主干内容,并归纳出各自的主题。 情境体验 : 假若你是当时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请你为 《 共产党宣言 》 的出版写一份介绍、宣传稿。 (可包括自拟的标题、作者简介、宣言主要内容、预测宣言发表的意义和你的呼吁倡导) 探究活动三 :《 共产党宣言 》 的当代价值 《 共产党宣言 》 的当代价值有哪些表现。 《 共产党宣言 》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 破坏: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 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 —— 二夫人所生,二儿子 —— 大夫人所生,三女儿 —— 大夫人所生,四儿子 —— 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
人足 , 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 , 与众弃之。 思考: 民生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民生主义 核定地价 土地国有 进步: 关注民生,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 局限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能 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也不能发动农民参加革命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基点: 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用辩证 的眼光看问题 ——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