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内容摘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 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三次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 第二次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一次 内 容 背 景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邓小平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三次 毛泽东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 第二次 孙中山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 第一次 历史伟人 结 果 巨 变 三个代表。高一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相关推荐
_____、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 开放格局。 (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 多层次 如何区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精讲: (1)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 (2)经济技术开发区是
室贵族: 先代贵族: 对象 功 臣: 燕、鲁、卫、晋、吴 杞、宋、许、陈、楚 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 对象 : 内容: 义务: 作用: 破坏: 巩固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 例 4.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人足 , 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 , 与众弃之。 思考: 民生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民生主义 核定地价 土地国有 进步: 关注民生,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 局限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能 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也不能发动农民参加革命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基点: 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用辩证 的眼光看问题 ——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标准:
张加大分封,把王国的土地再分给子弟。 (1分 )结果:前者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迅速激化,引发了七国之乱; (1分 )后者使诸侯封地越来越小,其势力越来越弱,无力与中央对抗。 (1分 )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 (1分 )中央集权对地方分权保持优势地位。 (1分 ) 二、君相矛盾与君主专制的加强 (改编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 材料一 秦兼天下
论上作了准备 一、将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和平和谈 1949年 4月 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1949年 4月 23日 二、胜利的原因 从国民党方面来看: ,失去民心 ,士气低落 ,统治腐败
主力在陕北和山东) ②中原地区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 ③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可以威胁南京和武汉 请思考 西安 延安 孟良崮 豫皖苏 南京 武汉 豫陕鄂 两翼牵制 三军配合 太岳兵团 刘邓大军 华东解放军 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示意图 沈阳 黑山 锦州 长春 北平 张家口 新保安 碾庄 陈官庄 天津 辽沈战役 关门打狗 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淮海战役 各个击破 三大战役示意图 双堆集 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