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氨和铵盐内容摘要:

化学式 NH3 NH3 NH3H2O NH4Cl 相互转化 尝试应用 3.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 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 NH3 解析: 铵盐受热易分解,但并非所有铵盐都生成NH3,例如 NH4NO3分解可生成 N2。 答案: D 4.一种盐 X与氢氧化钠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 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 Z溶液, Y和 Z溶液反应又生成 X,则 X可能是下列中的 ( ) A. (NH4)2SO4 B. NH4NO3 C. NH4Cl D. NH4HCO3 B 一、氮气的化学性质 以高温为条件,下列反应难以发生的是 ( ) A. N2+ 3H2 2NH3 B. N2+ 3Ca Ca3N2 C. N2+ O2 2NO D. N2 蛋白质 解析: 合成氨反应需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 N2和 Ca在加热条件下即可进行; N2和 O2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能发生反应;豆科植物中 N2的固定是在固氮菌作用下。 高温时,固氮菌会死亡,使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 D 催化剂 ==== =高温、高压 ―― →固氮菌豆科植物  名师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别是某些反应发生的条件,需记清楚,高考评分标准中对此有特别说明,如: Cu+ 2H2SO4(浓 ) CuSO4+SO2↑+ 2H2O若不写反应条件则要扣分。 =====△ 变式应用 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N2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是因为 N2分子中两个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很牢固 B. N2是制氮肥和硝酸的原料 C.利用 N2的不活泼性,工业上用 N2来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 N2较活泼 解析: 氮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确很强,可是在形成氮气分子时,两个原子之间产生了非常强烈的相互作用。 而氮气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先破坏这种作用,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 D 二、氨的溶解性与喷泉实验 某化学学习小组,模拟喷泉实验原理并探究 NH3的有关性质,实验过程如下:如图,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滴管里预先吸入水 )的塞子塞紧瓶口。 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 (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 )。 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现象说明除了氨易溶于水之外,还有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标准状况下进行此实验,假设烧瓶中的液体不扩散,则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molL- 1。 解析: 设标准状况下烧瓶的体积为 V L,则所得氨水的体积也为V L。 则 c(NH3)= /V L= mo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