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20xx届高三5月考前热身考试历史试卷内容摘要:

解读不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范 围不断扩大 B.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C.存在着被迫移民的现象 D.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到落后地区是主流 20. 2020年 10月,苏富比拍卖行将美国画家罗伯特雷曼的一幅画作估价约1亿人民币,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一幅几乎全部空白的画作(右图),有人调侃说这与自家的白墙没什么两样。 这种风格的绘画作品其理念在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现,而朝单纯、逻辑的方向发展。 下列对这一类型作品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色彩鲜明,不拘细节 B.强调反叛 ,勇于突破 C.着眼现实,情感丰富 D.捕捉瞬间,打破陈规 时间 1500~ 1850年 1851~ 1945年 1946~ 202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 洲 美 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第二卷 非选择题( 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 60分。 2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 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 响至深至巨。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以丰富自身。 „„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西汉武帝时期成为“显学”的理由。 ( 4分) ( 2)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 依据材 料二,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 6分) ( 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 3分) 22.( 14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 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 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 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故 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898年) 材料二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 《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 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 金冲及《 20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 3分) (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 识崛起的契机”。 ( 4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