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xx-20xx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段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传 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24.据学者统计,从 1912年到 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 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 14%。 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 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 1912 年占进口总额的 13. 7%, 1936年则增至 47%。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B.北洋军阀统治 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 C.抗战前轻工业产量得到迅速提升 D.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25.“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在英国 支持下,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 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 (后加中国农民银行 )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 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 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 材料反映了 (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金融 B.此后中国的银价波动性加强 C.国民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银本位”制 D.此后法币币值受世界银价波动的影响加大 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 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2 某篇文章中出现以下内容: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请判断该篇文章体现的主题是 (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C.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第 28题 21分,第 29题 25分,共 46分。 28. (21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 二 《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 (机户 ),计日受值。 „„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 材料 三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惟在平 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 《清世宗实录》卷 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及 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分别 是什么。 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的内容是什么。 (12分 ) (2)材料 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明清时期在 工商业发展上的什么内容。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 9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 材料一 西汉一代, 人口激增,其主要原因,除升平之日较多外,为当时帝皇之奖励早婚与发展农业,高祖之后为惠帝,惠帝在位积极采取人口增加政策。 依当时之法律,女予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有罪,罚出五算 (汉代人头税,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 );而产子者或二岁之间免役使,或复三年之算,怀妊者与谷二斛。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汉初的人口政策》 材料二 工厂制度是以机器生产为主的,生产对体力和劳动技能的要求降低了,使大批童工和女工进入劳动力市场,童工的经济价值充分显现。 „„工人为了生存,只有提高早 婚早育和多育率,从而不断地为资本家提供劳动力后备军。 据调查, 1740~ 1790年,英国初婚平均年龄 25. 3岁, 1780~ 1820年降到 24. 2岁。 „„从 1795年开始,政府先在南部、后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此法规定按人口和物价状况领取救济金„„儿童实际上成为一种收入的来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 —— 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增加人口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0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出生率增长的 原因。 (9 分 )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口增长的认识。 (6分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 C 2. 【答案】 A 【解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映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生活,故 A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 3.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封建经济并不发达,故 A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自耕农承担官府赋役负担,私家依附人口虽未纳入官府户籍,但是其仍然间接承担官府赋役负担,故 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多 种人口不纳入官府户籍登载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削弱和多种地方力量的并存,故 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材料本质上是庄园经济,实质是自然经济,故 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 【答案】 D 5.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目中“ 400万户”“损失近 3000万”可知唐太宗登基之时,隐匿人口太多,根据“认了这笔糊涂账”“限制子女分家”,可知唐太宗并没有大肆清查户口,只是令每家的后代分割其土地,此即“让利于民,藏富于民”的表现,故 A项正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