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xx届高三高考测试题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导弹对准”说明美苏军备竞赛逐步升级,故 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对抗,后来苏联撤走导弹,故 D项错误。 【答案】 C 35. 1994 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提出援助要求,美国作出积极反应, IMF及时向墨西哥发放了贷款;但 1997 年泰国发生金融危机, IMF 迟迟不发放贷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经济强国的意志影响受援助国家 B.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 C.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D.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利益的优先性 【解析】 据材料可知,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向 IMF求援,美国做出了积 极反应,而泰国遇到同样问题, IMF却迟迟不发放贷款,可以看出经济强国意志影响受援国家,故 A项正确;墨西哥和泰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世界经济格局,故 C项错误; IMF是国际金融体系,不是国际贸易体系,故 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40.(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本指疾病从人体的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部位。 “染”本指人际交往的影响,与疾病无关。 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 人们相信,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所以病人死后,疾病还会转移至家人甚至 后代。 宋代学会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以防传染。 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而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 明清时期,传染成为说明疫情传播的主要用语。 医生认为兵灾之后,大量死尸产生的疫气导致人们生病。 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地方士绅和政府出资安葬弃尸以减少疫气。 —— 梁其姿《“传染”概念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古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 19 世纪末期,传染病在世界肆虐了 12 年之久,霍乱连续 18 年侵袭美国。 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控制疾病传播。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 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法律强制公民接种疫苗。 白喉、痢疾、猩红热和伤寒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日益降低,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1977 年随着索马里治愈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人类消除了第一种恶性传染病。 —— (美)丽贝卡弗格森《影响人们生活的历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人对“传染”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 15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传染病肆虐的原因及人类战胜天花的条件。 ( 10分) 【解析】 ( 1) 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一“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可答出发现传染现象较晚,据材料一“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可以答出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据材料一“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可以答出受到道德影响; 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一看出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说明迷信会使人们长期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据材料一“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可以答出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据材料一“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可以答出增强了道德约束力,据材料一“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可答出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 ( 2) 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可以答出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据材料二“ 19 世纪末期”可答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城市化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第二小问条件,据材料二“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可以答出政府的关注、人们观念,教育的影响等。 【答案】 ( 1)认识:人们发现传染现象较晚;受到宗教影响;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有一定科学道理,或者科学性与迷信交织);受道德影响明显(任答三点,每点 3 分,共 9 分) 影响: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一定程度上推动人们采用防疫措施;增强了道德的约束力;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每点 3 分,任答两点 6 分) ( 2)原因: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世界市场的形成(或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 (每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