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sde)大灾难紧急救难工作者资源手册内容摘要:

˙ 预防和治疗策略并用,可以有效地减低或完全消除压力的负向效果 ,如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降低、心力交瘁感、高职业流动率、健康问题和家庭问题。 2. 教育训练 不管是在灾害发生期间或平时,紧急救难人员在心理卫生层面的训练,就是职前及在职训练的一部份。 这类的教育可以使工作者为他们工作中的压力预作准备,降低侵害的可能性,增加工作压力发生时处理问题的效率。 3. 灾难计划、训练及演习 每个实际在担负灾难工作中的人,都需要大致了解自己在灾难工作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为何。 心理卫生人力在任何单位的救灾演习中,都应被列为常规参与人员。 即使只是演习,都会使参与演习的 人产生压力症状。 这本小册子后面探讨的,包括分享叙述( debriefing)技巧,都可以在灾难演习中有效地练习。 (二 )灾难中的处置 1. 在灾难发生阶段,要告知工作人员确切的讯息,他将会在现场看到些什么。 透过广播,11 或者迅速的简报,来提供随后新来到现场的工作人员。 这种预警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在情绪上先调整自己将会遭遇的事。 2. 设法获得工作人员的家人的目前所在之位置及状况的讯息。 3. 记得越早辨识出压力反应及做出处置,是防止工作人员陷入心力交瘁的关键。 要去检核压力症状;呈现出任何一项的列出 的症状,都意味着工作人员的效率在下降中。 4. 如果计划中有安排,就让心理卫生人力提供协助。 心理卫生专业者可以观察工作人员的功能、支持工作人员和提供指挥官信息,让他知道目前工作人员的疲惫程度、压力反应和休息的需要程度。 5. 透过询问工作人员:「你现在做得怎么样。 」来评估工作人员的语言反应和外貌神情、菜单现是否有矛盾不符的情形。 例如嘴里说「还好」,但已呈现出多种压力症状来。 6. 试着让低度压力、中度压力及高压力工作的工作人员互相轮替。 7. 限制工作人员在高压力工作(现场医疗站、停尸间)的 时间,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在一小时左右或不要超出太多的时间。 使他们有休息、轮班到较低压力工作,和得到个人心理支持的机会。 8. 要求工作人员在自己的效率降低时去休息;有必要时甚至用命令的。 明指出工作人员因为疲劳,而工作的能力正在下降,而你需要他们能充分发挥最大潜能来协助作业。 允许他们休息而在功能恢复时,再回到工作岗位来。 9. 在休息时,试着提供工作人员下列的事物: ˙盥洗设备 ˙可以离开灾区现场,好好坐下、躺下的地方;可以有安静独处的时间。 ˙食物和饮料 (三 )灾难后的处置 1. 替所有参与灾难工作的人员安排分享叙述的机会。 11 2. 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应有机会参加事件的检讨会。 通常检讨会只限于主管及督导们,但是第一线工作人员的参加,可以更加确定他们在整体作业过程的贡献,而且他们的观点通常对下一次的工作,提供了确实而有价值的谏言。 3. 机构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人举办一次聚会,提供他们有关灾难事件的讯息,及教育他们何谓正常的压力反应,以及可能潜在对他们家人的影响。 4. 机构对工作人员参与灾后作业的正式认可有很大的意义。 一封给工作人员个人的感谢函或感谢状,感谢他们特别而 重要的贡献,让工作人员知道自己的参与意义不凡。 5. 主管和督导应该在属下感到可能表现不佳时有所对策。 比如在工作会议中讨论压力的反应,强调他们并非变得软弱无能了。 对在行动中受伤者的处理亦然。 6. 如果工作人员的反应很严重,而且持续了六周以上,鼓励他们去寻求专业的帮助。 再一次地,向他们强调他们并非变得软弱无能这只意味着灾难事件太具冲击性了,带给人巨大的影响。 分享叙述 所谓的「分享叙述」( debriefing)是针对创伤或关键事件后的压力处理的一种有系统的方法。 这一种有特定主题及焦点的处 置,帮助工作人员处理此时最常出现的强烈情绪。 这种活动也透过教育他们何谓正常的压力反应,处理压力的技巧及如何互相支持,来帮助工作人员。 一场分享叙述可以是一对一,或者工作人员间的团体聚会,但都有一名受足够训练的团体催化者。 通常我们推荐以团体方式进行,因为这样可额外提供了同侪间的互相支持。 分享叙述不是一场检讨会。 检讨会是将整个事件的程序、表现来做讨论、评估、分析,看能如何改进。 检讨会是一个有效率而重要的会议。 它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去厘清事实,将未解的答案解答,及计划未来要如何做。 但是一个分享叙 述团体则有不同的焦点:处理经验当中情绪的层面。 在同一个会议中既有检讨会,又有分享叙述是不会成功的。 两种团体的目标和焦点完全不一样。 如果试图要合并两种程序的话,工作人员会觉得作理智的分析,要远比处理涉及其中的情感要来的自在得多,最后只能做到检讨会的部份。 谁该参加 每个涉及灾难事件的人都应该纳入,除非这样的群体数目实在太大,那时可以分成较小的团体。 警察、消防队、医疗相关专业、紧急医疗技术员、急诊室护士等等跨领域团体能参加都很好;他们组出整个「救难团队」的阵容。 指挥官和第一线人员应处于 同一个分享叙述11 小组。 如果媒体只愿做观察者,应该被排除在参加之列;如果他们也是创伤性事件的一部份,他们应该以参与者的角色加入,就像其它人一样以保密的原则加入。 义务式或自愿式的分享叙述团体 对于分享叙述是否要强制出席,至今意见纷歧。 目前许多部门的态度,正逐渐转向将分享叙述团体当作重大事件后例行的,且强制参加的工作。 (四 )追踪及转介心理卫生资源做谘商 每个机构应有一些追踪个人从创伤事件复原 的方法。 这可能用一个后续追踪聚会(团体或个人),分享叙述的带领者可以出现在督导和雇员的会面时,或者例行性的医学检查时。 追踪的目的在于使工作人员可以更进一步谈对事件的感受,以及评估个人的症状是否减轻了。 一个做例行性追踪的良好时机,是在事件发生后一个月到六周以后。 如果工作人员仍然在那个时候有压力症状的问题,应该建议例行性地转介给心理谘商员。 机构应先建立好转介熟悉紧急救难工作性质的谘商员的事前计划。 理想的安排是紧急救难工作人员透过员工保险体系,得到可资利用的心理卫生资源。 许多方案并不提供给付,工作人员 通常因工作而明显产生心理创伤后,却发现到必须自己支付谘商费用时感到很愤怒。 他们为了要在工作上继续有功能、有生产力,需要仰赖原本希望在工作中可得到的心理服务,常因此而有所阻碍。 有时候工作人员不熟悉谘商进行的程序及其功能,因此不愿意寻求帮助。 应该先让他们知道,大部份的谘商员与紧急救难工作人员谘商时,多采用短期、积极的作法。 谘商员通常针对症状,使用特定的技巧。 他们通常不使用长时间的,心理分析取向的谘商。 有时候视问题的性质,则可能用到婚姻或家庭谘商的方式。 (五 )灾难下的强者 紧急救难的工作人 员通常都是动机强,训练有素的人们。 他们担任极为艰辛、高压力而危险的工作。 他们致力于减轻受难者的苦痛。 同时,他们却冒着个人、工作、生命、或家庭生活遭受伤害的可能,把自己置于高危险的压力情绪反应下。 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记得从事紧急救难工作者常有与生俱来的韧性特质。 他们通常拥有的强者性格特质有: ˙一种对生命的热诚及投入;一诺千金、清楚的价值观和拥有他们所信仰的事物。 ˙有许多奇妙矛盾的个性组合;既温柔又强壮,信赖他人又小心谨慎,充满自信又易自我批评,依赖他人又能自我独立,既强硬又敏感。 ˙有能胜任、掌握 环境的控制感,同时也愿意承认天命不可控制的部份。 ˙将变局视为挑战,而非只是威胁;有一种信念将生命的挑战看成使他们变成更强的人的过程。 11 紧急救难工作人员是生存的强者。 他们看见了任何状况的正反两面。 他们喜欢向自己挑战。 他们想要生存 — 而且用一种好的方式生存下来。 紧急救难工作者的压力调适与控制-灾难现场 伴随工作人员进入灾区所需的重要信息,以关键概念为架构,说明协助的基本步骤。 需特别注意有效方案的要点在于确保正确的个案记录,并列出具体的建议要为工作人员提供保险和医疗保护,及制作识别证使工作人员在 灾区中顺畅通行。 (一 )主要概念 1. 服务对象大多是正常人 接受服务的一般而言都是适应还可以的人,暂时受严重压力影响,但在正常情况下通常还有适当功能。 的确,可能有些人灾前已有情绪困扰,而眼前的骤变有可能引发精神疾病。 不过,我们的工作不在直接治疗有严重困扰的人,而是认清其需求并帮助他们接受专业照护。 大部份的工作一开始是提供压力下的正常人较具体的帮助,比如可用服务的信息、如何获得保险受益与贷款、向政府机关申请协助、健康照护,托婴交通等。 有些最重要的帮助可能只要做到聆听,愿意洗耳恭听,及表达关切。 人通常在灾难中不会崩溃。 他们会投入工作并帮助别人。 然而,当挫折和失望累积起来,比较严重的情绪反应便可能浮现了。 主动的关切会得到人们的响应。 面临大压力的人经常会觉得孤单,就好像他们是唯一出问题的人。 借着对他们表达关心,并主动投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提供宝贵的服务,且常可防止更严重的后续情绪困扰。 人也会为自尊而拒绝接受帮助。 他们可能因为需要帮助而觉得有失体面,或者不想要外人的帮助。 要把一个新的协助计划带进社区是需要圆熟和敏感,因此最好用社区里的人当助人者,他们会被视为邻居而非陌生人。 2. 避免心理卫生的标签 很多人仍把心理卫生看作有「疯了」或「失常」的意味。 假如协助跟心理卫生扯上关系,有些人会拒绝。 我们应采用新字眼,比如「人群服务」( human services)、「复建协助」( recovery assistance)、和「问题解决」( problem resolution)。 11 3. 以创新精神提供协助 不要用传统的模式。 「助人工作者」必须准备在各种情况下工作。 别坐待当事人自己来求助;要走出去找他们。 主动出击( outreach)或寻找个案的活动包括走出办公室和登门拜访。 4. 迎 合社区特定人时地的需要 需要会随着时间改变,而且会因为许多原因,随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 次文化尤其需要特别注意,以便迎合语言和种族所造成的独特需求。 灾难的不同阶段也会呈现不同问题。 (二 )会谈的伦理──保密与隐私 助人者站在一个有利的地位。 帮助有需要的人即是分担其问题、关心的事和焦虑──有时候会牵涉到私密的细节。 没有信任感是不可能做到这种特别的分担的,信任感乃建立于相互的尊重,并来自于清楚了解所有讨论的都是保密和隐私的。 没有当事人同意,就不应该在其它地方讨论个案(除非在极紧急的状况下判断当事人会自 伤或伤人)。 只有维持当事人的信赖与尊重,才能继续行使助人的特权。 (三 )协 助人的程序 危机介入 危机介入是助人过程的基础理论。 这个理论基本上认为,大部份人能够处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但是平衡被某些压力打乱后,任何人都可能暂时在情感上变得不平衡,而出现困扰的征兆。 他会应用他平常的因应机转,直到成功地让压力减轻。 假如危机来得不寻常而压力奇大,他可能一时没有有效的因应机转,所以困扰便严重地持续下去。 此时便需要协助,而实时的协助最有用。 危机协助的程序之多和分歧,正如待援者一样,五花八门都有。 不过 还是可以列出协助过程中一些概略的步骤,这些步骤几乎可以应用到每一种状况。 这些步骤不一定照秩序来,某些状况下有些步骤可能根本不会发生。 此外,几个步骤也可能同时发生。 主要步骤如下: 1. 关系可透过聆听的艺术而建立 关系指的是两人以上彼此间了解和关切的感觉。 关系就是: a. 确定了解彼此在说什么。 11 b. 对对方有真诚的尊重。 c. 即使有不同态度和感受,也不要批判,而要接纳对方。 d. 只承诺你做得到的,而非你想要做的,以建立信任感。 e. 倾听对灾难的叙述,即使听过好多次了 ,因为「修通」( working through)感受的过程就在其中。 f. 要认清:说出口的常遮掩住底下的不同感受。 2. 找出、认清、并专注于问题上 严重的危机经常会导致思考和功能的解体。 许多问题发生后的一个反应是觉得被压垮而一筹莫展。 最好是选一个认定最迫切的问题,集中火力应付。 应该选一个马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立即的成功会带来主控感和自信感。 3. 评估当事人及其问题 工作人员必须评估服务对象的状况及问题的严重度。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问题:他的损失有多严重。 他的内在资源有那些。 他有流露情绪还是压抑情绪。 这样一来,可能性和优先级便可建立起来了。 4. 评估可用资源 通常每个人都有相当个别而独特的资源可用。 在家庭、亲戚、朋友、宗教人士、医生各方面,探究所有解决其问题的可能资源。 同时你也可以告知当事人,各种为符合受灾社区特殊需要所设立的救援机构。 5. 制定并运用计划以解决问题 和当事人专注制定计划协助其回复独立功能。 最重要的是,不应承诺可能无 法提供的服务或材料,或解决之道。 (四 )聆听的艺术 把以下几个要点记在心里,将有助提升聆听的技巧: 1. 聆听时要注视当事人 表示只注意他一个人。 2. 聆听时偶而要给反应 11 让说话的人知道我们了解他所说的。 有时候覆述说过的话也很有用;常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