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内容摘要:
仅受静摩擦力作用,而 整体中只有木块的加速度有水平方向的分量。 可以先求出木块的加速度 c o ssin ga ,再在水平方向对质点组用牛顿第二定律,很容易得到: c o s)c o s( s in mgFf 如果给出斜面的质量 M,本题还可以求出这时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FN=Mg+mg(cosα +μ sinα )sinα ,这个值小于静止时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 例 7. 如图所示, mA=1kg, mB=2kg, A、 B间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是 5N,水平面光滑。 用水平力 F拉 B,当拉力大小分别是 F=10N和 F=20N时,A、 B 的加速度各多大。 解:先确定临界值,即刚好使 A、 B发生相对滑动的 F值。 当 A、 B间的静摩 擦力达到 5N 时,既可以认为它们仍然保持相对静止,有共同的加速度,又可以认为它们间已经发生了相对滑动, A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加速运动。 这时以 A为对象得到 a =5m/s2;再以 A、 B系统为对象得到 F =( mA+mB) a =15N ⑴当 F=10N15N 时, A、 B 一定仍相对静止,所以 2BABA / s mmFaa ⑵当 F=20N15N 时, A、 B 间一定发生了相对滑动,用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BBAA amamF ,而 a A =5m/s2,于是可以得到 a B =2 例 8. 长 L 的轻杆两端分别固定有质量为 m 的小铁球,杆的三等分点 O处有光滑的水平转动轴。 用手将该装置固定在杆恰好水平的位置,然后由静止释放,当杆到达竖直位置时,求轴对杆的作用力 F的大小和方向。 解: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可求出小球 1 在最高点的速度 v:mgL=mgL+mv2+m(2v)2, 在竖直位置 对系统用牛顿第二定律 ,以向下为正方向,设轴对系统的作用力 F 向上, 3/2 23/2 22 L vmLmvFmg ,得到 F= 五、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匀速圆 周运动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向心力 “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任何一个力,或者几个力的合力,或者某一个力的某个分力,只要其 效果是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的,都可以作为向心力。 ,当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不指向圆心时,可以将它沿半径方向和切线方向正交分解,其 沿半径方向的分力为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其 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为切向力,只改变速度的大小,不改变速度的方向。 分别与它们相应的 向心加速度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切向加速度描述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 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向心力和向心加 速度的关系同样遵从牛顿第二定律: Fn=man在列方程时,根据物体的受力分析,在方程左边写出 外界给物体提供的合外力 ,右边写出 物体需要的向心力 (可选用 RTmRmRmv 222 2 或或等各种形式)。 O 1 2 α A B F 20202020 年度第一阶段高考总复习 18 如果沿半径方向的合外力大于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半径将减小;如果沿半径方向的合外力小于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物体将做离心运动,半径将增大。 圆锥摆是运动轨迹在水平面内的一种典型的匀速圆周运动。 其特点是由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弹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 , 向心力的方向水平。 也 可以说是其中 弹力的水平分力提供向心力(弹力的竖直分力和重力互为平衡力)。 例 9. 小球在半径为 R 的光滑半球内做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试分析图中的 θ (小球与半球球心连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与线速度 v、周期 T的关系。 (小球的半径远小于 R。 ) 解: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在和小球等高的水平面上(不在半球的球心),向心力 F是重力 G和支持力 N的合力,所以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方向必然水平。 如图所示有: 22 s ins intan mRR mvmg ,由此可得: ghgRTgRv 2c os2,s i ntan ,(式中 h 为小球轨道平面到 球心的高度)。 可见,θ 越大(即轨迹所在平面越高), v越大, T越小。 本题的分析方法和结论 同样适用于圆锥摆、火车转弯、飞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飞行等在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 共同点是由重力和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方向水平。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由于机械能守恒,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率时刻在改变,物体在最高点处的速率最小,在最低点处的速率最大。 物体在最低点处向心力向上,而重力向下,所以弹力必然向上且大于重力;而在最高点处, 向心力向下,重力也向 下,所以弹力的方向就不能确定了 ,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⑴ 弹力只可能向下 ,如绳拉球。 这种情。高中物理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
相关推荐
已知一段 mRNA 含有 30 个碱基,其中 A 和 G 有 12 个,转录该段 mRNA 的 DNA 分子中应有 C 和 T 的个数是 A. 12 B. 24 C. 18 D. 30 20. 在一鼠的精巢中 , 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上所携带的全部基因本应全部相同 ,但实际上却有不相同的 ,其原因可能是 A. 复制时发生了差错 B. 联会时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C.
.金属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混合物共 g,使其与足量水反应,生成 672 mL(标准状况)气体,该混合物点燃时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1∶1∶1 B. 2∶2∶1 C. 3∶2∶1 D. 2∶1∶1 22. 9g 某单质 A 与 L(标准状况)氯气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则单质 A可能 „( ) A. Na B. Al C. Fe D.
凿开三 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 ④“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 ⑤ 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 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
全日制普通高级 中学 教材 高一物理 (必修) 教案 —— 第二章 直线运动 第四 节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 、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速度 —— 时间图 像 ,以及如何用图 像 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 vt 图 像 的物理意义。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运动和非匀变速运 动。 二 、 能力目标 类比位移 时间图 像 ,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振动的振幅越大,两者相差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小。 当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要求会用共振解释现象,知道什么情况下要利用共振,什么情况下要防止共振。 ⑴利用共振的有:共振筛、转速计、微波炉、打夯机、跳板跳水、打秋千„„ ⑵防止共振的有:机床底座、航海、军队过桥、高层 建筑、火车车厢„„ 例 5. 把一个筛子用四根弹簧支起来,筛子上装一个电动偏心轮
过 辞 . 廷尉于定国 C. 除补卒史,便 从 . 归府 D. 所 举 . 应法,得其罪辜 乘犊车, 从 . 吏卒 举 . 廉为弘农都尉 ,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此贤将,汝不任事 也 . 自 以 . 能不及翁归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 也 . 皆 以 . 美于徐公 “也”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也”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也”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也”字不同,两个“以”字 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