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琵琶行并序内容摘要:

喻就是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比喻的作用: ( 1)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 (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 3)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3. 本文中景物描写对音乐描写及诗人感情的抒发起到了重要作用,试找出并体味分析。 答案: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是江边送客时的环境 —— 秋夜的江水、枫叶、获花, 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 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 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 令人顿感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②“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句叙述离别时景象 —— 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 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渲染了氛围。 ③“东船西舷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此句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 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衬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4. 烘托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答案: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手法。 诗文通过音乐效果的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的感受)来烘托琵琶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