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xx-20xx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 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 M表示 ,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 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数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 1)当 m与 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 2) (多选题) 一组同学在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一定 , 探究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 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要保证绳和纸带均与木板平行以减小误差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 m以及小车质量 M,直接用公式 a=mg/M求出 ( 3) 乙图为本实验中接在 50Hz的低压交流电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 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但第 3个计数点没有画出,设计数点 1 和 2 间距为 x2,计数点 4 和 5 间距为 x5。 由图数据可得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是 , 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 (所有结果均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 三 . 计算题: 其中第 11题 10分, 第 12题 12分, 第 13 题 14分,总共 36分 11.( 10 分)质量 m=10kg的物体,在大小恒定的水平外力 F 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 02s内 F与运动方向相反, 24s内 F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g取 10m/s2) 12.( 12 分)如图所示, 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 ,质量 M=,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1=,一质量 m= v0=上长木板,滑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μ 2=,小滑块可看成质点, 重力加速度 g取 10m/s2,求: ( 1) 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时 ,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a1和小滑块加速度大小 a2; ( 2) 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时 ,小滑块相对长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L; ( 3) 从小滑块滑上长木板到最后静止下来的过程中 ,小滑块运动的总距离 S。辽宁省大连市20xx-20xx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相关推荐
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 “ 善变 ”“ 屡变 ”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的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 2)梁启超的 “ 大 智 ” 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
出如下 U和 I 的数据 编号 U/V I/A 灯泡发光情况 1 不亮 2 不亮 3 微亮 4 微亮 5 逐渐变亮 6 逐渐变亮 7 正常发光 8 正常发光 ⑴ 请你在图中画出 I— U图线。 ⑵ 从数据或图线上可以看出,当 U 或功率逐渐增大时,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 ,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 , 在纸面内有一个边长为 L 的等边三角形 abc,有一个质量为 m,电量为 q 的 带正电的粒子从 a 点以速度 0v沿平行于纸面且垂直于 bc 边的方向进入该区域 , 若在该区域内只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 , 该粒子恰能从 c 点离开 ;若该区域内只存在平行于 bc 边的匀强电场,该粒子恰好从 b 点离开(不计粒子重力 )。 (
、球菌、螺旋菌 ,常会长出灰绿色斑块。 这些斑块通常是 ( ) ③ ① ① ② ③ A B 二、科学实验题( 5 分) ,小明作如下探究 : 步骤一 :取两套装有同一种培养基的培养皿 ,密封好 ,标上 1 号、 2 号 ,并进行高温消毒后 ,置于无菌的环境中。 步骤二 :将 1号培养皿打开 ,暴露在空气中 5~ 10分钟 ,再盖上 ,封好。 步骤三 :将 1号、
3v 的速度匀速拉出磁场,则导体框从两个方向移出磁场的两个过程中 ( ) A. 导体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同 B. 导体框中产生的热量相同 C. 导体框 ad 边两端电势差相同 D. 通过导体框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相同 12. 如图甲所示, 100 匝线圈 (图中只画了 1 匝 )两端 A、 B 与一 理想 电压表相连 . 线圈内有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线圈中的磁通量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 .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 10分钟 加入碘液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 2号试管的 A处应加入 , 与 1号试管起 ___ ______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 行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