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内容摘要:

( 2)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 2分) (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3分) (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3分) (二 )古代诗歌阅 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13题。 ( 7分)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戴叔伦 陌上凉风槐叶 凋,夕阳清露湿寒条。 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楼南山独遥。 心送情人趋凤阙,目随阳雁极烟霄。 轩辕不重无名客,此地还能访寂寥。 1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 “ 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 清露 湿寒条 ”交代时令环境,渲染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基调,是“诗眼”。 B. “ 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 楼南山 独遥 ”写登楼望月所见, “ 迥 ” 字与下一句的 “ 遥 ” 相照应 , “楚山”“独遥”暗示诗人的处境,寓情于景。 C. “心送情人趋凤阙”写诗人月夜送友人到长安赴任,既有对友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自己当前处境 的感慨。 D. 全诗多次写到月,月是贯穿全诗的线索,诗人借月营造凄清冷寂的氛围,烘托自己的寂寥,抒发情感。 1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对全诗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 3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8分)。 (共 8 分,每空 1 分) ( 1)《氓》中女主人公等来氓后无比喜悦的诗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屈原在《离骚》中借荷叶荷花来表达自己高洁品德的句子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 4) ___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 [来源 :学 amp。 科 amp。 网 ] ( 5)《赤壁赋》苏东坡与客秋江应答,提到了曹孟德两句诗“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第Ⅱ卷(表达题,共 50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5.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 词语书写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脉脉 . . ( m242。 ) 颤 . 动( zh224。 n) 望风披糜 流觞曲水 B. 酣 . 睡( hān) 义愤填 膺 . ( yīng) 山清水秀 寻物启事 C. 纤 . 细 (qi224。 n) 大笔如 椽 . (chu225。 n) 祟山峻岭 箭拔弩张 D. 肄 . 业 (s236。 ) 道义相 勖 . ( x249。 ) 纵横驰聘 竟相诽谤 16.下列句中的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切的一项是( ) ( 2分) 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 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 ,萧索的 来的。 A.稀稀落落 严厉 感慨 B.疏疏朗朗 严厉 感触 C.疏疏落落 严厉 感触 D.疏疏落落 严肃 感叹 17. 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2分) 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②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⑤ 彼尔维何 /彼路斯何 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相同的一项是 ( ) ( 2分) ①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 . . ②吾独 穷困 . . 乎此时也 ③何 方圜 . . 之能周兮 ④伏 清白. .以死直兮 ⑤送子涉淇, 至于 . . 顿丘 ⑥不见复关,泣 涕 . 涟涟 A.①⑤ B.②④ C.①④ D.③⑥ 19.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 2分)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少长咸集 20.下列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 ) ( 2分) 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 C.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2分)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抒己见, 二三其德 . . . .。 B.三年来,他 夙兴夜寐 . . . . ,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 白头偕老 . . . .。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 信誓旦旦 . . . .。 2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2分) A.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B. 2020年 3月 23日 16时 30分左右,一名男子突然闯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将三名医务人员和一名实习学生砍伤,然后逃跑。 C.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为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