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专题一、二检测试卷内容摘要:

居南宋丞相之位,在这里引用 《出师表》的句子“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目的是什么。 ( 2 分) 答: 15.在旧的语文教科书中,《指南录后序》被删去这一段,编者把作者有关“尽忠尽孝”意思当作封建糟粕,把作者的忠君爱国认作“ 历史的局限性 ”。 你认为对吗,这样删节是否有道理。 研读这一段文字,简要写出自己的观点。 ( 3 分) 答 四、 ( 14 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620 题 余 村居无事,喜钓游。 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当初夏、中秋之日,蚤 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 ,持篮而往。 至乎塘岸,择 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 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 无何,浮 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 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 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 无有。 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 ”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 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 ” 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 ,无有大者。 日方午,腹饥。 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 归而妻 子劳问:“有鱼乎。 ”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 及饭后仍 出,更诣别塘求钓处。 逮暮而 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 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 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 4 分) ① 蚤 . 食后,出门而望( ) ② 间 . 乃一得( ) ③ 更 诣 . 别塘求钓处〔 ) ④ 问之常 钓家, 率 . 如是( ) 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 2 分) A动而掣 之 . 则无有 B 皆毕食 以 . 出 佯狂不知所 之 . 者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以 . 旌其所为 C 无何,浮子寂 然 . D 亦 知其趣 焉 . 即今之傫 然 . 在墓者也 激于义而死 焉 . 者也 ( 3 分) ① 饵钩而下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这一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请展开想象拟写一段对话。 ( 3 分) ___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 6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 21— 23 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 )唐明皇幸岷山,百 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 „„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 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 ) 21.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唐代绝句是可以与 __________艺术结合在一起的。 (1 分 ) 22.红豆又叫相思子。 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 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