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综合布线知识培训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00Ω 的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 其传输性能支持 16MHz以下速率的应用。 —— 四类 100Ω 的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其传输性能支持 20MHz以下速率的应用。 —— 五类 100Ω 的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其传输性能支持 100MHz以下速率的应用。 —— 特性阻抗为 150Ω 的数字通信用对称电缆(简称 150Ω 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只有五类一种,其传输性能支持 100MHz以下速率的应用。 —— 在我国通信行业标准中,推荐采用三类、四类和五类 100Ω 的对称电缆;允许采用五类 150Ω 的对称电缆。 —— ( 3)信道长度(传输距离) —— 信道长度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极 为重要的指标。 它是分别根据传输媒质的性能要求(如对称电缆的串音或光缆的带宽)与不同应用系统的允许衰减等因素来制定的。 为了便于在工程设计中使用,在表 3 中列出了链路级别和传输媒质的相互关系,表中还列出了可以支持各种应用级别的信道长度。 由于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在表 3 中规定的综合布线系统所支持的国际标准各种应用的目录并不完整,未能列入目录的某些应用也可被综合布线系统所支持,具体应根据通信行业标准中链路要求规定的内容办理。 表 3 传输媒质可达到的信道长度 指标 名称 链路 级别 最高传 输速率 传输媒质 应用举例 对称电缆 光缆缆 三类100Ω 四类100Ω 五类100Ω 五类150Ω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信道 长度 ( m) A 级 100kHz 20xx 3000 3000 3000 1 1 PBX(用户电话交换机), / B 级 1MHz 200 260 260 400 1 1 SO—— 总 线 ( 扩展), SO—— 点对点 S1 / S2, CSMA/CD, 1Base 5 C 级 16MHz 100 150 160 250 1 1 CSMA / CD ,10BaseT,令牌环,4Mbit/ s,令牌环,16Mbit/ s D 级 100MHz 100 150 1 1 令牌环, 16Mbit/ s,ATM( TP), TP0PMD 光缆 1 1 1 1 20xx 3000 CSMA / CD ,FOIRL, CSMA/ CD 10BaseF,令牌环,FDDI , LCF FDDI SM FDDI, HIPPI,ATM, FC —— 此外,国内外厂商目前正在研制六类线(传输速率 200MHz)和七类线(传输速率600MHz),其标准也在商讨制订中。 所以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应充分注意相关技术的发 展动态。 —— —— 综合布线全系统网络结构中的各段缆线传输最大长度必须符合图 2 中所示的要求。 这是因为网络传输特性的限制,为保证通信质量所确定的。 图 2 中的 A、 B、 C、 D、 E、 F、G 表示相关段落缆线或跳线的长度。 楼层配线架到建筑群配线架之间如采用单模光纤光缆作为主干布线时,其最大长度可延长到 3000m。 若采用国外产品不能满足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规定的最大长度要求时,应设法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切实有效地调整。 —— —— 根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规定,对称电缆布线链路性能指标和主要参数有以下几个: 表 4 链路最大衰减值 频率( MHz) 最大衰减值 (dB) A 级 16 B 级 C 级 1 D 级 1 —— ( 1)特性阻抗 —— 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特性阻抗分别有标称值之内。 —— ( 3)近端串音衰减 —— 在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个线对之间,串音信号从主串回路发送端到被串回路近端的衰减即是近端串音衰减。 其值包括布线链路两端的设备电缆和工作区电缆及连接硬件、跳线在内(但不包括设备的连接插座)。 链路的近端串音衰减应大于或等于表 5 中所列值连成的折线。 表 5 线对间最小 近端串音衰减值 频率( MHz) 最大衰减值 (dB) A 级 27 B 级 40 25 C 级 39 29 23 19 D 级 54 45 39 36 35 32 27 24 —— ( 4)回波损耗 —— 回波损耗又称反射衰减,它因链路特性阻抗的变化而产生。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任一 接口处,测试出的回波损耗应大于或等于表 6 中数值所连成的折线。 表 6 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最小回波损耗 频率 (MHz) 1~ 10 10~ 16 16~ 20 20~ 100 最小回波损耗( dB)(暂定) C 级 18 15 D 级 18 15 15 10 —— ( 5)衰减/近端串音衰减( ACR) —— 链路的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差值简称为衰减/串音比( ACR),以 dB 为单位。 衰减/串音比 RACR用下式计算: RACR=α cα 式中: —— α c—— 任意两个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 dB) —— α —— 链路衰减值( dB) —— A、 B、 C 级链路的 ACR值可以利用表 5中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值与表 4中的链路衰减值直接相减得出,所以不专门列表。 但是 D 级链路的 ACR值不能用公式直接得到,其 ACR 值应大于表 7 中所列数值连成的折线。 D级链路要求同时符合链路最大衰减值、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值和衰减/串音比值的要求,也就是说, D 级链路除满足表 4和表 5 规定要求外,还应有一定的富余度,才有可能满足 ACR 的要求。 D级链路的最小ACR 见表 7。 表 7 D级链路的最小衰减/串音比 频率( MHz) 最小衰减/串音比( dB) 40 35 30 28 23 13 4 —— ( 6)环路直流电阻 ——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小于表 8 中的指标它是按综合布线系统链路级别和信道长度给定的数值。 表 8 最大环路直流电阻 链路级别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最大环路直流电阻( Ω) 560 170 40 40 —— 注 : 对称电缆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为 / 100m。 ——— 对称电缆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为 12Ω / 100m。 —— ( 7)传播时延 —— 综 合布线系统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应小于表 9 中的指标。 水平布线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应小于 表 9 最大传播时延 链路级别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测量频率 (MHz) 1 10 30 最大传播时延 (μs) —— ( 8)纵向变换损耗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 在 ITUT 建议中定义的纵向变换损耗( LCL)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LCTL)值应大于表 10 中给定的值。 表 10 最小纵向变换损耗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频率( MHz) 最小纵向变换损耗和纵A 级 30 B 级 45 20 向变换转移损耗 (dB) C 级 35 30 在考虑中 25 在考虑中 在考虑中 D 级 40 40 在考虑中 30 在考虑中 在考虑中 在考虑中 —— 此外还有转移阻抗,它适用于屏蔽的对称布线链路。 具体要求尚在考虑中。 —— —— 光缆布线链路性能要求适用于在一个传输窗口中只使用单一波长的情况。 —— ( 1)多模光纤和 单模光纤波长传输窗口参数 ——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常用的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链路的波长传输窗口参数见表 11。 表 11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波长传输窗口参数 光纤模式、标称波长( nm) 下限波长( nm) 上限波长( nm) 基准试验波长( nm) 最大光谱宽度( FWHM谱线) 多模光纤 850 790 910 850 50 1300 1285 1330 1300 150 单模光纤 1310 1288 1339 1310 10 1550 1525 1575 1550 10 —— ( 2)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 —— 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出的最大光衰减不应超过表 12 中的规定。 表中指标已包括链路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 由 类和 A1b 类光纤组成的光缆,如使用在多个布线链路(如水平布线链路加主干布线链路)组成的长光缆布线链路中时,其衰减不应超过 11dB。 这个指标仅适用于 B1b类光纤,其它型号的光纤可能有更严格的要求,所以是不适用的。 表 12 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 dB) 名称 链路长度( m)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1310nm 1550nm 850nm 1300nm 水平布线子系统 100 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 500 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 1500 3—— ( 3)模式带宽 —— 目前,单模光纤布线链路的光学模式带宽在国际上尚无规定。 多模光纤布线链路的最大长度为 2km,因此链路最小光学模式带宽不应大于表 13 中规定的数值。 表 13 多模光纤布线链路的最小模式带宽 波长 (nm) 850 1300 最小模式带宽 (MHz) 100 250 —— ( 4)光回波损耗 —— 光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测得的光回波损耗 应大于表 14 中的数值。 表 14 最小光回波损耗 波长( nm)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850 1300 1310 1550 最小光回波损耗( dB) 20 20 26 26 —— 此外,还有最大传播时延,在某些应用系统中有这种专门要求,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时应了解其需要,以便在光缆布线链路中考虑。 ——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所用的主要布线部件和其它的技术要求,如电气特性、机械物理性能及屏蔽接地要求等,因内容较多,受篇幅所限,在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附注:《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和《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各部分 名称和编号: 第 1 部分:总规范( YD/ ) 第 2 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 YD/ T ) 第 3 部分: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 YD/ T ) /星绞对称电缆 第 1 部分:总规范( YD/ T ) /星绞对称电缆 第 2 部分:水平对绞电缆 —— 分规范( YD/ T ) /星绞对称电缆 第 3 部分:工作区对绞电缆 —— 分规范( YD/ T ) /星绞对称电缆 第 4 部分:主干对绞电缆 —— 分规范( YD/ ) 第三讲 综合布线系统与外界的配合 —— 本讲概述综合布线系统对房屋建筑、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闭路监视电视、建筑自动化系统和消防通信之间,在工程建设时,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配合协调事宜。 —— 智能化建筑中都配备有各种公用设施(如水、气、电、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等)和相应的设备(如建筑自动化的控制、显示和信号设备等),它们都是附属在建筑中的关键部分 和基础设施,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服务,起到保证生产活动、居住生活和公共服务等正常进行的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这些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或虽有这些设施,但因工程质量低劣而无法正常运行,将会降低智能化建筑的使用价值。 作为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联系纽带 —— 综合布线系统,它与房屋建筑、电视和楼字自动化系统及其它设施都有密切关系,它们存在于同一个整体内,既是相辅相成、彼此结合的统一体,又有各自独立的不同性质。 因此,作为智能化建筑配套的基础设施 —— 室内通信线路综合布线系统,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安装施工时,必须经常与房屋 建筑和各种设施的设计及施工单位配合协调,采取统一考虑和妥善处理方式,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达到智能化建筑正常发挥其智能化功能的目的综合布线系统外界配合的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与土建设计和施工的配合 ——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所需的电缆竖井、设备间和交接间等设施,以及暗敷管道、线槽、洞孔等都与房屋建筑同时设计和施工,因为它们都属于永久性的房屋建筑中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应紧密相互配合,切不可互相脱节或发生矛盾,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或遗留难以弥补的后患,这些都关系到智能化建筑的主体功能和综合 布线系统的服务质量。 与土建设计和施工的配合有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 —— 综合布线系统都需对外连接,其通信线路的建筑方式应采用地下管道引入,以保证通信安全可靠和便于今后维护管理(包括直埋电缆或直埋光缆穿管引入方式),具体配合的主要内容有: —— ( 1)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线路的地下管道引入房屋建筑的路由和位置,应与房屋建筑设计单位协商决定。 它是由房屋的建筑结构和平面布置、建筑物配线架的装设位置。 与其它管线之间有元互相影响或矛盾等因素综合考虑的。 如地下管道引入部分有可能承受房屋建筑的压力 时,应建议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改变技术方案或另选路由及位置,也可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钢管等方式,以解决通信线路免受。智能化建筑综合布线知识培训讲义(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6 五、晶体( crystal) 17 六、晶振(振荡器) 17 七、集成电路( IC) 17 八、稳压器 18 九、 IC插座( Socket) 18 十、其它各种元件 19 1.开关 (Rwitch) 19 2.继电器 (Relayo) 20 3.连接器 (Connector) 20 4.混合电 (mixed circuit) 20 5.延迟器 20 6.篇程连接器 20 7.保险丝
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 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 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习惯的惯性作用就表现的更为明显。 比如说寻找借口。 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
束后,受训人员须将培训证书 复印件 和培训资料 原件 交 人力资源中心 门存档,以供内部员工共享 ,若受训人员培训获得的证书属于公司资质必备证书 ,则由人力资源中心保存资格证书原件。 原则上这些 资料属于公司财产,员工如有需要,可以借出和使用。 第二十 三 条 参加外派培训课程的员工在受训结束后的三个月内,须编写培训教案(个人技术应用类除外),并对其他员工进行培训。 第七章 培训评估与反馈
员外出参加 相关商业培训,或邀请外部 讲师到公司开展相关商业培训,须到人力资源部领取《培训项目审批表》,按表格要求填写后提交至人力资源部。 培训 时间的安排及管理 由公司组织安排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尽可能安排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并兼顾培训对日常工作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对于有公司驻外人员参加的集中式培训,尽可能与公司有关会议相结合,以节省时间和费用。 另如因综合因素
审 核 意 见 工程部 签字: 成本控制部 签字: 材设组 签字: 附件: 供应商考察评估表(一) 供应商考察评估表(一) 日期: 编号: 供 应 商 填 写 企业名称: 联系人及电话: 企业地址: 企业场地: 自置□ 租赁□ 企业法人: 业务主管: 企业资产: 固定资产: 万 流动资产: 万 年总产值: 施工资质 营业范围 企业获奖情况 颁奖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近期实施项目实例(
的重要程度出专题报告,知会项目公司并抄报总公司分管领导。 工地检查的内容包括,各专业的质量情况、工程总体进度完成情况、现场文明施工情况、公司工程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等。 工程开工前 10 天,项目公司应上报施工总计划、《材料设备采购计划》,经公司各部门审核后,严格按计划执行。 当现场工程实际进度延后于既定施工总计划 15 天以上,项目公司应及时制定相应措施,调整施工节奏,确保总施工进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