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故城县20xx-20xx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4)题。 朱元璋删《孟子》 ①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 一位是至圣先师孔子。 一位是亚圣孟子。 历代的皇帝都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 供在文庙里,四时八节派代表奉祀。 不定期地还要御驾出动到山东曲阜祭孔,那场面隆重 浩大,庄严肃穆,九五之尊的天子陛下,都要朝他们两位磕头,以示崇经尊儒。 因此,孔子有“百代素王”之称。 去过曲阜的游客,都知道孔庙、孔府的规格,基本上参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是相当富丽堂皇,显赫威风的。 ②但是,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有一种抵触情绪,因而,他比较另类,不怎么买圣人的账,尤其反感孟子。 洪武二年,他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孟夫子的配享资格。 满朝文武都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 幸亏 ,钦天监的星象专家出来说话了。 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 ③朱元璋愣住了,迟疑了。 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人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能不在乎的。 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作威作福,谁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伟大,再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决不留你到天明。 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销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祀时,可 以有一盘冷羊头享用。 ④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⑤在中国历史上,帝王下令当场拷打臣属,叫做“廷杖”,打死,打伤,打得终身残废者,以朱明王朝最厉害;屡兴大案,株连人数之多,地域之广,造成“村墟断炊烟,陇上无行人”的疯狂,也以朱明王朝最凶残;刑罚之残暴严酷,灭绝人性,例如“剥皮揎草”,例如“腰斩”,也以朱明王朝最为骇人听闻;而宦官之多,特务之众,如东厂西厂,残害百姓,为祸之深,也以朱明王朝创最高纪录。 ⑥因此,有人说,朱元璋坐江山后杀掉的人,比他 打江山时杀掉的人还要多,史书上通常缺乏精确统计,此说姑且存疑,但这位历史上数得着的暴君,连自己的儿女亲家,从他最初起义时就是亲密战友的李善长,都格杀不论,做他的臣民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命悬一丝了。 那时,大臣早朝,临行前,全家人都出来与之挥泪送别,因为不知道晚间下了朝,他回得了家,还是回不了家。 ⑦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在当时没有入敢试探一个究竟的。 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离撤享的二十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 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情结。 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 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 ⑧在封建社会,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称之《四书》。 现在成了《三书》,到了四年级,无书可念,也不是办法。 这位皇帝发话,另出一本《孟子节文》,全国发行。 在这本新版《孟子》里,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抵触的词句,统统删节掉了。 他对主持这项出版重任的编纂者,恶狠狠地咆哮:“如 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 ⑨看看朱元璋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从这些话,就可了解他为什么要跟孟夫子结下深仇大恨的原因了。 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 这还了得 ?居然胜过他,这可大大触怒了本是一个流氓无赖坐了江山的他,加之他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的牌位撤出文庙了。 其实,历代帝王中,不乏“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者,或一介武夫,唯知行伍,或出身草莽,胸无点墨。 或贩夫走卒,目不识丁,或边野牧竖,蒙昧未化,这些在精神领域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者,一朝得意,难免会有一种仇恨知识的反常心态,嫉恶知识分子的逆反情绪。 但终究是要在文化上不得不补课的,在文明上不得不追赶的,否则他的统治也维持不下去。 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还得意洋洋地拿起儒生的帽子作尿壶,可后来,还不是强迫和他一块打天下的伙计,在那儿学习礼仪了嘛 ?这位亭长衣锦还乡回到下邳时。 不也咧开大嘴,吼出“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烂诗,作前卫诗人状嘛 ? 只有朱元璋,坚定地坚持 着这种残酷嫉恨的小农心理,一直跟孟夫子过不去。 ⑩这本《孟子节文》,甚至到他的儿孙接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强力提倡了。 后来,也就渐渐湮没无闻了,后来,大家甚至都忘了曾经发生过的这场闹剧。 现在,据说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一般读者是不会借到以饱“眼福”的了。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任何倒行逆施,挡不住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 最终只是成为笑柄,留给后人作谈资而已。 (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九五之尊的天子陛下,都要朝孔孟两位磕头,以示崇经尊 儒。 B. 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下令,取缔《孟子》这本书。 C. 历代的皇帝均借助孔孟之道统治老百姓,尤以元明清为重。 D. 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称之《四书》。 (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 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 B. 孔庙、孔府的规格,完全参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是相当富丽堂皇,显赫威风的。 C. 新版《孟子》里,朱元璋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有抵触的词句, 统统删掉了。 D. 朱元璋撤孟配享一事,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 3)朱元璋删《孟子》的原因是什么。 (7分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