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xx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5月历史内容摘要: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 ( 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 2分) 22. (16 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是制约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其影响极其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 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 .„„ 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销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 环之外,这对“ 亚太经济合作圈 ” 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 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1977年 7月,中共中央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职务,为中美关系 的改善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 .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搞改革开放,必须大胆地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而对外 开放和引进的重点是美国。 这样,推动中美关系正常 化,不仅仅是冷战格局中维护 中国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成为保证改革开放路线的关键因素 .„„1978 年 1月 7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在交流到台湾问题时表示:解决台湾就是两只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 .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点,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 即军事手段。 ——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1949198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和影响。 ( 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的 “ 右手方式 ” 在 70年代末的实施表 现。 (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对中国的影响 ” 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 畅; 280字左右) 23. (12 分) 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国与外围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变化,世界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拂花和羊毛,粮食則是小麦。 所有 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 „„ 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 到 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 .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 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 . 一一阿瑟 •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材料二 到 19世纪末,英国消费的五分之四的小麦和五分之二的肉类都是进口的 , 另一方面,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有时是某一特定工业的需求,到1913年时它们已经无法与其他国家、其他产业,甚至无法与自己的近邻打交道了。 —— 卡 • M •奇波掉主编《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 .货物、劳务、 全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頋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 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然后根椐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责的 地方去卖, 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 干 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 的 „„ 世界市场的形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