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苏科版内容摘要:
14.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培养液中除了水以外还有( ) A.无机盐 B.土壤 C.维生素 D.有机物 【考点】无土栽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的是无土栽培的概念. 【解答】解: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 ,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 故选: A 15.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作物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不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是( ) A.合理密植 B.适时松土 C.延长光照时间 D.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解答】解: A、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光能,能够提高光合效 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适时松土,可以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C、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量;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产量. 因此,不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是适时松土. 故选: B 16.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是( ) A.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 B.将光能转变为氧气和二氧化碳 C.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里的能量 D.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和氧气 【考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分析】绿色植 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完成了两个转化,即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由公式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① 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它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合成的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呼吸利用. ② 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故选: C. 17.下列饮食习惯中,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多样 B.粗细粮搭配 C.暴饮暴食 D.荤素搭配 【考点】注意合理营养. 【分析】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 【解答】解: ABD、食物多样、谷物为主,荤素搭配、粗细结合, ABD 合理; C、暴饮暴食,会导 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经常这样做,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偏食挑食会影响身体健康, C 不合理. 故选: C. 18.下列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 70%以上能量的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 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 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选: A 19.下列各项是鉴定营养物质的一般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淀粉遇碘变成蓝 紫色 B.燃烧脂肪会散发出臭味 C.脂肪能在纸张上留下油斑 D.蛋白质遇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 【考点】解剖并观察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验证或探究种子成分. 【分析】营养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是: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脂肪一般能在纸张上面留下 “油斑 ”,据此解答. 【解答】解: A、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溶液变蓝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该食物中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 A 正确. B、蛋白质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验 证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不是脂肪)可以将其燃烧,看是否会散发出臭味, B 错误; C、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也是有机物,一般能在纸张上面留下 “油斑 ”, C 正确. D、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有机物,含碳,能燃烧,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 D 正确. 故选: B 20.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各项与小肠吸收功能没有关系的是( ) A.小肠位于腹腔内 B.小肠很长,有 5~ 7m 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D.小肠绒毛壁很薄 【考点】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分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 5﹣ 6 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内表面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 【解答】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 很长,长约 5~ 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是:小肠约长约 5~ 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为于腹腔内是小肠的位置,与吸收功能无关. 故选: A 显微镜是生物学习过程中常用的工具,请根据显微镜结构图完成 21﹣ 25 题. 21.如果这台显微镜,它有三个目镜分别为 5 、 10 、 16 ,两个物镜 10 、40 .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 A. 50 倍 B. 100 倍 C. 400 倍 D. 640 倍 【考点】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 物镜倍数.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就是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即 16 与物镜放 大倍数最大的即 40 的乘积.即 640(倍). 故选: D. 22.显微镜中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的是( ) A. 2 B. 9 C. 10 D. 11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图中 1 为目镜, 2 镜同, 3 转换器, 4 为物镜, 5 为遮光器, 6 为通光孔,7 为压片夹, 8 反光镜, 9 细准焦螺旋, 10 为细准焦螺旋, 11 为镜柱. 【解答】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最重要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物象.遮光器上有光圈,可以调节光线强弱.转换器有物镜,可以调换物镜.粗准焦螺旋能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可以调节物象清晰度,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焦距. 故选: B. 23.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某装片时,如果发现 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动 3 后异物不动.这异物最可能在( ) A. 1 上 B. 4 上 C. 8 上 D.装片上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异物,异物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异物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异物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如图: 1 目镜、 2 镜筒、 3 转换器、 4 物镜、 5 遮光器、 6 通光孔、 7 压片夹、 8 反光镜、 9 粗准焦螺旋、 10 细准焦螺旋、 11 镜柱. 【解答】解: A、 1 目镜上 视野中有一小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也不动,那么异物一定在目镜上,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 4 物镜上 视野中有一小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也不动,因此异物不在装片和物镜上,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8 反光镜上 反光镜上的异物只能影响光线的强弱,不会在视野中出现,故该 选项不符合题意 D、装片上视野中有一小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也不动,因此异物不在装片和物镜上,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4.在视野右下方发现一细胞,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应将装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考点】水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成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 【解答】解:要将显微镜视野中 “右下方 ”的物像移动到视野的 “正中央 ”,物像应该向左上方移动.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 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故选: D. 25.若用这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 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其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一般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由于进光量减少,因此视野变暗. 【解答】解:题中提出 “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 ”,没有调反光镜和光圈,而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视野暗,因此确 定 C 项细胞最大,放大倍数最大,因此视野最暗. 故选: C.。江苏省徐州市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苏科版
相关推荐
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 析】“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是绝对没有的,是苏东坡想都不不敢想的,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除非是对别的王朝。 稍微对封建王朝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选错的。 好意提醒一下:元丰二年(
. 奋臂以指拨眦 乃 .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 因 . 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因 . 恸绝良久 (《人琴俱亡》) C. 史前跪抱公 膝 而 . 呜咽 鸣之 而 . 不能通其意 (《马说》) D. 以 . 指拨眦 扶苏 以 . 数谏故 (《陈涉世家》)。 ( 6 分) ( 1) 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 ( 3)哗然而骇者
② 人口政策要与经济 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 我国依据国情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 ④ 调整生育政策是为了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B. 考点:计划 生育的基本国策 11.某镇创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方式,开展了 “ 合照小照片、编辑小故事、寻找小典型、搭建小舞台 ” 等系列民族团结 “ 微行动 ” 活动。 这一活动旨在( )
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 兵士。 这些 “ 兵士 ” 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 (乘微型火箭 )。 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 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 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 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
工作完毕走出矿井洗过澡之后回家,我必要先把我脑子 里涌动的想法用词语呈现出来。 (6)我经常跟母亲交谈,告诉她我的理想。 这样做的一个目 的是为了能获得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抵抗父亲对我的生活的控制和操纵。 父亲想让我找女人,想让我结婚,延嗣后代。 在父亲看来那是真实的生活。 他想象不出我还应该有什么别样的生活。 他觉得男人就不能婆婆妈妈,不能怯懦不能软骨头。
1(本小题满分 14 分) 已知 1c o s2c o ss i n32)( 2 xxxxf ( 1)求函数 )(xf 的单调减区间; ( 2)画出函数 ]125,127[)( 在区间xf上的图象 . ( 3)指出函数 f(x) 的图象如何由 y=sinx的图象变化而得。 8642 2 4 6 8 10 5 5 10O 1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51c oss in,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