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xx-20xx学年高二语文4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内容摘要:

工作完毕走出矿井洗过澡之后回家,我必要先把我脑子 里涌动的想法用词语呈现出来。 (6)我经常跟母亲交谈,告诉她我的理想。 这样做的一个目 的是为了能获得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抵抗父亲对我的生活的控制和操纵。 父亲想让我找女人,想让我结婚,延嗣后代。 在父亲看来那是真实的生活。 他想象不出我还应该有什么别样的生活。 他觉得男人就不能婆婆妈妈,不能怯懦不能软骨头。 男人骨头软就没法儿在世上活。 (7)父亲认为我每天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纸上纯粹是瞎扯淡。 他看到我彻夜亮着灯在纸 上写着那些始终没有名堂的字就愤怒。 他觉得我是中了邪。 父亲在北山上开垦了两亩地,他在那里种植了玉米、粟子、莜麦和马铃薯。 父亲出了窑以后就上山照看他的田地。 父亲不满意我的时 候就会让我往山上的庄稼地送粪。 那是我绝望的时刻。 我挑着装满粪肥的箩筐穿过巷口往后山走,很快我就感到肩头被挑着箩筐的扁担磨压的疼痛,我的双腿发软,脚步踉跄,虚汗直流,但我除了咬紧牙关挺着往前走没有别的办法。 那时那条山路和箩筐里的粪肥一样令我厌恶和仇恨。 父亲并不怜悯我,他要看着我把那些箩筐里的粪肥挑到山上,倒在他的面前为止。 (8)柏林墙倒塌了。 L摘下耳机对我说。 (9)他把插在半导体上的耳机插头拔下来,把半导体的音频旋钮调大,我听到一阵急骤的音乐,然后有一个男人说出了东德人拆除柏林墙的消息。 同 时还有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获释,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还有捷克荒诞派剧作家哈维尔当选捷克总统的消息。 (10)我觉得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为什么L知道很多事情而我不知道;为什么L可以知道世界的很多讯息,而我无从获悉。 我看着他的那个普通的袖珍型半导体。 只要把调频调到某一个波段的时候就能获悉那些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声音。 那些声音完全不同于我们以往听到的声音。 (11)我在历史课本中看到过柏林墙。 历史教科书里说:柏林墙是一堵伟大的墙,它的修建使一个国家抵御着另一个国家的影响和侵蚀。 (12)那时候我感 觉到真实的悲伤。 那些声音让我看到我和一个真实的世界有多远。 (13)我认为我的耳朵是为真实的声音准备的,就像我的眼睛是为世间的真相准备的。 我的耳朵跟真实的声音相遇的时候,我既悲伤又幸福。 (14)我用积攒的钱给自己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 从这个机子里传来各种不同的声音,我的耳朵第一次享受到声音的盛宴。 我贪婪地吸纳那些声音。 我甚至觉得我的耳朵是为那些讯息准备的。 我很快乐。 我感觉到隐秘的快乐和幸福。 (15)父亲不满意我的生活,也不满意我的行为。 他很愤怒。 父亲跟母亲说:这小子成天胡思乱想,得给他找 个女人,找个女人结婚生上个娃儿他就老实了。 父亲想用一个女人拴住我。 母亲也想让我找一个女人,但母亲希望我能被一个女人照顾和爱。 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但我全部反对。 我不领他们任何人的情面。 说好的媒人带女孩子到我家相亲的时间,我带着我的半导体收音机在外边游荡,直到他们离开了我才回家。 父亲很愤怒。 父亲在家门前截住我。 他看着我戴着耳机摇头晃脑的样子,劈脸就给我一个耳光。 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就把我的收音机夺去。 父亲愤怒已极,他把我的半导体扔到脚 下,父亲眼里冒着火,用脚来回踩。 我的收音机,我亲爱的收音机就那样成了父亲愤怒的牺牲品。 12.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 4分) ①我试图为自己的生活命名,试图说出我的生活的存在。 ②我的耳朵跟真实的声音相遇的 时候,我既悲伤又幸福。 13.第 2段中“一种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请概括。 ( 4分) 14.文章第 11段插入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有何作用。 ( 6分) 15.有人认为本文写的是个人生存的艰难,也有人说写的是个人精神突围的艰难,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 ( 6分) 六、 现代文阅读(二) ( 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 18题。 被废黜的国王 周国平 ①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 所以,从人的悲哀也可证明人的伟大。 借用帕斯卡尔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精神史看作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 当然,人曾经拥有王位并非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是一个譬喻,其含义是: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②我们当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历史的进步,例如物质财富的富裕,但精神圣洁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维。 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 没有祭坛的神庙。 ”没有祭坛,也就是没有信仰,没有神圣的价值,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生惟剩纵欲和消费,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易和争斗。 它甚至不再是一座神庙,而成了一个吵吵闹闹的市场。 事实上,不仅在比喻的意义上,而且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在今日中国,这种沦落为乌烟瘴气的市场的所谓神庙,我们见得还少吗 ? ③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 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词眼。 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 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 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