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华全套教程中道管理安人之道篇-以人为本管理要领曾仕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员工对自身工作和对工作环境的不安,企业要分开去了解,前者会使员工害怕被炒鱿鱼,后者则会使员工选择离开企业,这是两码事。 所以企业一定要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让他从事能够胜任的工作。 使员工身心安乐 安员工就是让他们身安心乐。 员工身安心乐,表示对工作和环境都相当满意,就会乐于在此长期努力工作。 这样他们的情绪就相对稳定,工作就会全力投入。 所以企业一定要细心找出员工不安的原因,设法加以改进,使员工能 安,才谈得上身安心乐。 1.安员工关键是要安中层 图 32 企业三层各得其安 企业安员工的目标就是基层要热心,中层要称心,高层要放心。 只有员工身安心乐,三阶层才能够各得其安。 这三个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中层,如果中层不称心如意,企业的工作就推不动,中层碰到了问题不跟高层讲,问题会越积越多,企业会越来越乱,高层肯定不能放心;中层干部不称心,对基层员工不闻不问,遇到矛盾不解决,基层的员工也不会热心。 中国式管理的重点在中层,不在高层;美国式管理的重点在高层;日本式管理的重点在基层。 各国的情况不同,管理的重点当 然不同。 培训中层管理者就是要告诉他怎样承上启下,怎样圆满完成任务,只要他做得到这一点,就可以称心如意了,基层自然就热心了,最后高层才可以放心。 1.脸色的作用 中国人眼睛是往上看的,不是往下看的。 日本人眼睛是往下看的,领导都会照顾底下的人。 美国人眼睛是平看的,每个人是平等的,管理者和员工一般大。 因此在中国做管理者不能摆脸色给人家看,但是老板希望员工会看自己的脸色行事,所以平常脸色要好一些,态度要和蔼一点,当你不高兴的时候,人家才看得出来,如果整天不高兴,底下人就没有办法看你的脸色,干脆就不看了。 一个很和 蔼的人偶尔不高兴别人就会提高警觉。 老板不高兴,中层会追究他为什么不高兴,于是就赶快进行调整,这时老板的脸色就有用了。 如果天天摆着臭脸,脸色就没有用了。 2.员工最关心的问题 员工在企业里最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工作能否胜任,二是工作环境能否满意,如果工作胜任而环境很不适应,他很快会离开。 如果他环境适应但是工作始终做不好,他会选择留下来,这时企业就要加强对他的培训,让员工多掌握几种技能,使他有条件胜任工作。 3.培训员工的方法 对员工的培训有不同的方法,第一是用老员工带新员工,以老促新,效果非常明显;第二是将员工送到培训场所专门培训,也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企业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让他们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可以收到非常好的培训效果。 采用强迫或是鼓励的方式都会让员工不安。 第六讲 安员工以厂为家 (下 ) 有效的安人之道 有效的安人之道是互动的,企业与个人要互相配合,安是大家的责任,不只是哪一方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上面积极而下面消极,事情肯定办不好。 当事人自己想安,上面也想安,共同找到安的办法,自然就安了。 综合起来,要员工身安心乐,必须做到以下各点: 【案例】 员工培训的时间由企 业提供还是由个人提供,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作法,只有双方认识一致,才能得到安的效果。 美国人认为对员工培训是公司的职责,公司可以把员工召进来半年不上班,全部时间用来培训。 为了不让员工培训完后走人,他们会想方设法让员工留下来。 即使员工培训完后走人,企业也不会认为吃了亏。 日本人刚好相反,员工所有的培训都是自己的时间,企业不会为员工培训提供任何帮助,即使员工下班后就开始培训,企业也不会提供晚餐。 中国人培训有自己的特色,培训时间是公司个人各一半。 员工 5点钟下班,公司 4点钟开始培训,然后 6点结束,这样大家都无话可说。 1.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塑造愉快的工作环境,给员工分派可以胜任的工作,然后给出一个考核标准。 员工按标准工作,干部按标准考核。 员工工作做不好,干部要负很大责任;干部工作做不好,领导要负很大的责任。 【案例】 如果员工 10件工作中有 6件做得好, 4件做不好,主要责任在员工;如果只有 4件做得好, 6件做不好,主要责任在干部。 因为他没有按员工的特点安排工作,分派给员工的是他不能胜任的工作。 愉快的工作环境有时并不公平。 如果中国企业实行西方企业的同工同酬,结果就是大家都少做工作,没有人会多做。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 才要养不才”,就是说企业里有才干的人,有义务和责任去养那些没有才干的人,这也就是常说的能者多劳。 但是,企业也不能总是让有才干的员工无偿奉献,管理者必须在其他方面给与适当的补偿,比如到日本观光考察,到美国培训等,让贡献大的人心里得到平衡。 这种作法很难讲公平,但它是合理的。 2.给员工适当的关怀与认同 企业应给予员工适当的关怀与认同,促成同仁之间的融洽与合作。 领导要关心自己的下属,从内心去认同他们。 任何干部给领导的解释、建议、意见,领导都要认真听取,不要当面反对,最好给几句赞扬,否则他们心里不愉快,今后有什 么新的想法就不会提出来了。 员工的意见是否被采纳,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千万不要当面否定,后来又按他的意见去做,这样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至于不按员工的建议去做的原因,没有必要去解释,可以让员工自己体会。 通过磨合,企业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 3.制定合理的薪资制度 制定合理的薪资制度,给员工提供适当的升迁机会。 中国人的薪金是橄榄球形的,两头小中间大。 这样才能找到并且留住优秀的员工。 【案例】 年轻人刚进企业时薪资比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薪资就会增加,到一定的年龄后又开始减少。 年轻人工资低一是因为没有成家 ,负担比较轻;二是因为没有工作经验,首先要学习而不是工作。 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薪水又开始减少,因为员工年龄大了,身体弱了,没有地方可去,要享受公司的福利。 4.考虑合适可靠的福利,给予安全合理的保障 人最怕失业和发生意外,但是这种状况谁也无法避免,企业如果安排好各种福利和保障措施,可以极大地减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国家规定的一定要给,否则违法;企业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员工安排适当福利和保障措施。 5.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实施合乎人性的中道管理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的共识。 让大家感到 在企业受到尊重,员工就是企业的主人,这对企业营造和谐的氛围十分重要。 【案例】 很多国家的餐厅要求顾客尊重服务人员,在中国则不一样,总认为服务人员低人一等,顾客对他们说话很不客气。 其实不尊重服务人员,最终是顾客吃亏,因为服务人员认为顾客糟糕,就会想方设法进行报复,尤其是在餐馆里,报复的手段很多。 相反,顾客给服务人员相当的尊重,对方就会为你好好服务。 视员工有如家人 安人之道首先要把员工看作是自己的家人,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 家是互相协助、互相激励的利害共同体。 管理者要把企业领导得有如一家人,家 里的成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像家的企业自然血浓于水,精诚团结。 希望员工以厂为家,首先要视员工如一家人,使员工在企业有如在家的感觉。 把外人都化成家人,是管理的最高成就。 什么叫家人。 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有合的意愿,再有分的念头,为了合作而分工。 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看别人有没有需求,然后才考虑自己。 一个人有合的观念再来分,大家都很愉快;一个人只会分不会合,就会众叛亲离。 大家好,自己才会好,没有国哪有家。 没有家哪里有个人。 这样的观念外国人很难理解,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是先有个人,然后有家,最后汇聚成 国。 【案例】 美国人和日本人自己斟酒自己喝,中国人斟酒一定先斟别人,然后才是自己。 在餐厅里吃鱼时,当副手的一定要让领导吃到鱼头,否则这个副手是不称职的副手。 这就是对国、家、个人概念的理解不同而带来的文化差异。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七讲 安股东持续发展(上) 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 国有企业政府是股东 报告财务与业务实况 分配优厚平稳的股息 给予投资的安全保障 如期按时地发放股息 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 股东愿意投资,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安股东,企业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1.股东的态度决定企业的生死 企业的资本有的由投资形成,有的是企业的盈利,归根结底都是股东的。 企业是每年分红还是不断增资,主要看股东的态度。 如果股东觉得企业有前途,就乐意投资,不仅不要分红,甚至还可以再投资。 如果股东觉得企业做得不好,就会想方设法抽回投资。 所以股东作为企业的投资者,企业希望生生不息,持续经营下去,股东的安或不安,就成为主要的因素。 2.股票上市的利弊 股东对股票上市非常关注,这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股票上市对股东既喜且忧,好处是把大众的资金引进来,把自己的资金抽回去,还可以继续经营,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自己的钱又可以做其他的事。 坏处有两个: 股东退出管理层 股票没上市时人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股票上市后股东的钱多了,许多人因此而不上班,专门炒股票,这对公司管理层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市场派的人会介入 如果公司经营得好,市场派 的人就会介入,使公司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在西方,股票的流向是公开的,为了防止内线交易,法律规定高层主管的亲戚不能买本企业的股票,否则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中国也有类似的规定,但是却没有有效查出违反规定行为的方法,因为高层主管的亲戚都是委托别人去买。 如果某一天市场派的人股票超过总额 51%的时候,就会召开董事会,自己当董事长,将原来的董事换掉,全面控制企业。 所以市场派的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随时会介入。 如果企业做得好,市场派就会想方设法控制企业,这让股东提心吊胆,要花很多的心思去查看股票的流向和总额。 3.股 东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股东跟经营者发生矛盾主要因为两个问题,一是钱的流向,二是人的来路。 钱的流向 股东最关心的问题,不外乎财务和业务是不是正常。 股息的发放能否平稳而较为优厚。 投资的安全有否保障以及股息能不能按期发放。 如果发现公司赚的钱不分给股东,而是进入经营者的口袋,肯定会闹矛盾。 投资者和经营者应该利益共享,而不能由经营者一人独得。 【案例】 现在公司的报表和账本都很难让股东相信,很多都是假的。 例如在业务活动中,业务人员适当请客肯定企业报账,但在实际上,哪些该报哪些不该报,很难说清。 人的来路 大多 数情况下,经营者都是用自己喜欢的人,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但如果管理人员全是经营者的人,股东就要心存疑虑。 股东最担心经营者挣钱之后将自己挤走。 如果经营者什么都不让股东知道,管理人员也全部是自己的人,股东肯定不安,但也没办法。 不退股要受气,退股就吃亏,这也是股东和经营者合作很难的原因。 4.如何安股东 股东不安,就会把股票卖掉,或者要求退股,把所投资的金钱抽回去。 股东要求退股,或者不愿意增加投资,企业就很难生存发展。 股东是企业所需资金的主要供应者。 股东对企业有信心,才肯继续投资,企业才能持续生存发展。 所以,企 业一定要安股东。 能不能安股东,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作风。 如果经营者定期向股东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认真解答股东提出的问题,就能消除股东的疑虑,安他的心。 【案例】 在经营者与股东合作愉快时,股东往往告诉经营者不需要报告财务状况了,他信得过。 经营者千万不要当真,还是应该一如既往地报告财务状况。 否则,就会慢慢生出嫌隙,股东会不安,愉快地合作会慢慢破裂。 在用人方面,经营者应充分尊重股东的意见,先看股东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如果没有再自己物色对象,这样股东就可以安心。 如果经营者在用人时先斩后奏,事后又不给一个合理的 解释,股东心中一定不安。 中国人的合资、合伙生意往往刚开始是蜜月时期,开始赚钱就到了分裂时期,就是因为互相猜忌,彼此怀疑,存心不良。 经营者想投资时,因为资金不够,于是邀请亲戚朋友入股;当企业建成后,经营者就开始建立派系,想方设法加强自己的控制权;等到企业赚钱的时候,经营者就独揽大权,藐视股东,直到把股东逼走,公司成为独资企业为止;如果还不能将股东挤走,就想办法增资,让自己的股份变得最大,在企业里为所欲为。 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因为企业生意不好的时候,不用进料太多,生产线有一条就够了,所用资金不多,资金不是 大问题;而当生意好的时候,商品供不应求,企业需要增加生产线,增多原材料进料,加大仓库,这时财务才真正会出现困难。 如果挤走了股东,或者股东不安不肯增资,企业的发展就很难继续。 甚至有的股东会开办一家同样的企业进行竞争,企业就会陷入更大的麻烦之中。 要安股东,还要降低投资的风险,尽可能实现盈利。 市场瞬息万变,人们在投资前一定要评估风险,否则将会带来损失。 如果在经营者的鼓动下,股东投资了某个当时很好的项目,可是一投入生产市场就发生了变化,商品价格下跌,股东很难安,也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 【案例】 中国商 人看见别人经营得好,就会进行同样的生产经营,甚至在同一个地方、就在别人企业的旁边开厂竞争,往往搞得同归于尽。 犹太商人与中国商人不一样,犹太人看见对方经营得很好,就不会在这个地方进行竞争,而会在别的地方开一家同样的企业,各自发展。 日本商人则认为,自己在某个行业越做越好的时候,就知道中国人要来了;中。时代光华全套教程中道管理安人之道篇-以人为本管理要领曾仕强(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