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题内容摘要:

叔、子羽谓子产曰: “ 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贰。 若 属 (正当此时 )有谗人交斗其间,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 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 ” 子产曰: “ 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 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 字 (大国对小国的安抚救助 )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 一共一否,为罪滋大。 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 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 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 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 ” 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韩子请诸子产曰: “ 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 今买诸商人,敢以为请。 ” 子产对曰: “ 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 世有盟誓,以相信也。 曰: ‘ 尔无我叛,我无强贾。 ’恃此 质誓 (盟誓 ),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 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 若大国令,而共无 艺 (法则 ),郑,鄙邑也,亦弗为也。 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 ” 韩子辞玉曰: “ 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 敢辞之。 ” (节选自《左传 昭公十六年》 ) ( 2 分) [ ] A.“ 韩宣子 ” 和 “ 起 ” 是同一个人; “ 侨 ” 就是子产。 B.“ 韩子 ” 就是 “ 韩宣子 ” ,是晋国的使者;子产是郑国的执政。 , “ 郑商 ” 、 “ 郑伯 ” 是同一个人。 ,晋韩宣子与郑商各拥有一只玉环。 不正确 的一项 是( 2 分) [ ] 求而与之 (何 ) 贿 之难 (财物 ) 令 名之患 (美好 ) 辱 (谦词,指使对方受屈辱了 ) ( 2 分) [ ] ① 执政弗义 ② 韩子亦无几求 ③ 一共一否,为罪滋大 ④ 恃此质誓,故能相保 ⑤ 敢求玉以徼二罪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 ④⑤ 下列每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 给 ” 和 “ 共 ” 意思相同, “ 敝邑 ” 和 “ 鄙邑 ” 意思不同。 B.“ 给 ” 和 “ 共 ” 意思相同, “ 敝邑 ” 和 “ 鄙邑 ” 意思也相同。 C.“ 给 ” 和 “ 共 ” 意思不同, “ 敝邑 ” 和 “ 鄙邑 ” 意思相同。 D.“ 给 ” 和 “ 共 ” 意思不同, “ 敝邑 ” 和 “ 鄙邑 ” 意思也不同。 ( 2 分) [ ] ① 尔无我叛 ② 我无强贾 ③ 何餍之有 ④ 悔之何及 ⑤ 为罪滋大 ⑥ 唯利是图 ⑦ 时不我待 ⑧ 身体力行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⑥⑦ D.②④⑤⑧ ,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① 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 ② 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 A.① 拿出一只玉环而让韩起犯两个错误,又使我失去执政的职位,韩子被看作贪婪的人,我怎么将会这么做。 ② 前些日子我请求得到那只玉环,执政认为不符合道义,我就不敢再请求了。 B.① 拿出一只玉环而引起两种罪过,使我们国家失 去诸侯国的地位,使韩子成为贪婪的人,哪里将用得着这样做。 ② 早上想得到那只玉环,执政不同意,我就不敢再说了。 C.① 拿出一只玉环而让韩起犯两个错误,又使我失去执政的职位,韩子被看作贪婪的人,我怎么将会这么做。 ② 早上想得到那只玉环,执政不同意,我就不敢再说了。 D.① 拿出一只玉环而引起两种罪过,使我们国家失去诸侯国的地位,使韩子成为贪婪的人,哪能采取这种做法呢。 ② 前些日子我请求得到那只玉环,执政认为不符合道义,我就不敢再请求了。 7.“ 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 ” 一句翻译正确的一 项是( 2 分) [ ] ,不知道有什么好处,岂敢私下把它献出呢。 ,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冒昧地私自把这些苦衷告诉您。 ,不知道怎么办,岂敢私自把它献出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