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xx-20xx学年七年级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去了国家的尊严 D、有了个人的自尊,才会有国家、民族的自尊 1下列对自立和自强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 ) ①自立需自强,自强者能 自立 ② 自立等于自强,能自立自然能自强 ③自立不需要自强,自强者也不需要自立 ④我们既需要自立 ,也需要自强,应通过自立走向自强 A、 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小林是一位 15岁的农村女孩,在半年之内, 父母双亡,在邻居的帮助下,她一个人早晚做饭,还在小院里种了不少青菜 ,她自己坚持上学 ,还坚持让弟弟不辍学 ,说明 ( ) ①她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②这是自主的表现 ③她身上具有自立自强的精神 ④任何人都可能做到不怕困难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1我国古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A、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B、我们要努力培养自立能力 C、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D、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 在自己遇到挫折情绪不佳的时候,换一个能使自己心情好转的情境,这属于自我疏导方法中的 ( ) A、合理宣泄法 B、目标升华法 C、经验积累法 D、移情法 2 在学校组织的期中检测中,小蓝擅长的英语只考了 59分,这让她很沮丧,整日闷闷不 乐,作为好朋友,你给她的合理化建议是 ( ) ①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②正视现实,积极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③树立信心,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④不必太在意,反正下次会考好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关于知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知耻是 自尊的重要表现 B、一个知耻的人勇 于承认错误,并改过自新 C、我们应该有沉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有利 D、知耻表现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 2语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是关于“自信”这一话题的。 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对“自信”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周涛同学认为: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 B、小雨同学认为:自信就是自以为是 C、张远同学认为: 自信就是唯我独尊 D、李力同学认为:自信就是自不量力 2面对挫折,有的人身陷逆境,无法自抜;有的人 斗志昂扬,最终获得成功。 这说明 ( ) A、经历挫折就能获得成功 B、不。广东省中山市20xx-20xx学年七年级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 14.某人用机械做了 8000J 的功,其中额外功是有用功的 31 ,那么该机械做的有用功是 J,额外功 J 机械效率是 15.在炉旁烤火身体感到暖和,这是利用 ______ 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 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 这是通过 __________的方法使温度升高。 16.一建筑工人用 50N 的水平推力推重为 300N 的小车,使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 15m
壁细胞需消耗 ATP 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细胞内 K+的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 入胃腔,其方式是协助扩散, C 错误; D、质子泵的作用不改变胃壁细胞膜两侧电荷的分布情况,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题干信息 “质子泵催化 1 分子的 ATP 水解所释放的能量 ”、 “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 ”
小题 3分,满分 18分。 ) : 22 +a ab。 9 x 有 意 义 时 , 实 数 x 的 取 值 范 围 是。 3,△ ABC中, AB=AC, BC=12cm,点 D在 AC上, DC=4cm。 将线段 DC沿着 CB的方向平移 7cm得到线段 EF,点 E, F分别落在边 AB, BC上,则△ EBF的周长为 cm 1223xx 的解是。 4,以点 O
1美国历史学家斯 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 1500年至 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 ”“全球开始统一”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启蒙思想 D.巴黎公社 钱乘旦教授在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 “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 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 该国限制 “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 ” 是通过颁布 【 】 A.《人权宣言》
_. ; He’ s old ; He’ s young ; Yes, he is ; No, he isn’ t 三﹑完形填空(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0分) 通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在各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将答案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Tom: Hi, Susan! 46 do you have your lunch? Susan: 47
6米 3 ) 现 象 6 A 30 上升至液面 7 B 42 上升至液面 8 C 27 下降至底部 9 D 12 下降至底部 10 E 34 下降至底部 (1) 小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 4 和 3与 5 ( 或 6与 9 和 6与 10 )的数据及现象 , 得出结论 : 在液体中 , 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 积 无关 ; 跟它的质量有关 , 且质量小的物 块上升 , 质量大的物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