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xx届九年级物理、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题内容摘要: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 4)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相符的是 _________(填序号)。 ①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②洗衣、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③水龙头滴水置之不理 ④关停一些污染大、用水量大、产能低的工厂 30. ( 5 分 ) 1926 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邦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该方法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 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 ① NaCl+NH3+CO2+H2O═ NaHCO3+NH4Cl; ② 2NaHCO3 Na2CO3+X+CO2↑ ; 试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反应 ① 的六种物质中,能治疗胃酸过多的 是 (填化学式)。 ( 2)在反应 ② 中物质 X的化学式是。 ( 3)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t1℃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碳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 4) t1℃ 时,一小试管内盛有 Na2CO3 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还存有少许 Na2CO3 固体,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现将多 量的 (填物质名称)加入烧杯内的水中, 小试管内的固体物质会逐渐溶解。 ( 5) 当 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 NaCl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Na2CO3,请说明提纯的原理:。 31.( 6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 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他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 1)甲组同 学以锌粒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氢气,因盐酸挥发出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导致制取的气体不纯,现欲制备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纯净的氢气,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②反应装置中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③锌与稀盐酸混合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 “无法判断”之一) ( 2)乙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 MnO2 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有机物固体样品( CxH y) 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所选仪器按 “A→ C1→ G→C 2→D→ 碱石灰干燥管 ” 的顺序连接,( C1, C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 所设计的实验装置中气体流向是从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A B C D E F G 有机物样品 左向右。 使该有机物固体样品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 仪器 A 中 所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为:。 ② 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 C1,利用 C2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测算出的该有机物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 (填 “ 偏小 ”“ 偏 大 ”“ 基本一致 ” 之一)。 ③ 仪器 G 的玻璃管中放入一定质量的有机物固体样品,有机物样品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C2质量增加 ag, 仪器 D质量增加 bg,则 试推算该 有机物样品( CxH y) 的 化学式中 x、 y的比值: x/y=__________.(用含 a和 b的代数式表示)。 32. ( 7 分)某 NH4Cl 化肥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可能混入少量的 CuCl BaCO CuO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样品分为两份,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 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Ⅰ.取一份样品,加入稀盐酸,得到气体 A和蓝色溶液 B;将气体 A通入澄清石灰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取另一份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气体 C和沉淀 D,及无色溶液 E;将气体 C 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 ,溶液变为蓝色。 Ⅲ.将溶液 B和溶液 E倒入同一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稀硝酸硝酸,得到白色沉淀 F和溶液 G。 Ⅳ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 C的气味 _________________。 (2)在 NH4Cl化 肥中,肯定混入的物质有(写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 出 步 骤 III 中 生 成 白 色 沉 淀 F 的 1 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在溶液 G 中,含有的阳离子共有 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5)在 NH4Cl 化肥中,还不能确定混入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不能确定的理 由 是____。 33. ( 8分) 碳酸钙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现在一烧杯中盛有 CaCO3和 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 ,向其中加入 ,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 然后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实验 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