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方法指导内容摘要:
, 有利于提高试题的覆盖面 , 因为试题素材都是来自教材 ,能力方面主要是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分析 ,所以此题难度不大。 例 06年天津理综卷第 2题 , 下列有关激素和氨基酸的叙述 , 正确的是 ① 胰岛 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为糖元 ②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尿试剂发生作用 ,产生紫色反应 ③ 人体内没有酪氨酸就无法合成黑色素 , 所以酪氨酸是必需氨基酸 ④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 , 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 , 但都是对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上的测试 ,试题难度较小。 胰岛 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 产生葡萄糖;不能在人和动物体的细胞内合成 , 只能够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 称为 必需氨基酸。 例如 , 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 8种: 赖 氨酸 、甲 硫氨酸 、 缬 氨酸 、 色 氨酸 、 苏 氨酸 、 苯丙 氨酸 、 亮 氨酸 、 异亮 氨酸。 所以 ① 、 ③ 两项是错误的。 例( 07年北京卷)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下列选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 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答案: D (主要考查基因表达的基本概念,要有蛋白质产品产生,属于性状的表现。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 教材大量使用了图解 、 图表和座标曲线等。 能够阅读这类资料 , 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 , 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 , 把握事物的特征 、 规律或关系 , 是测试综合能力的内容之一。 例 ( 07年全国卷 Ⅰ )下图表示用 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在细胞亚显微结构水平上,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利用曲线图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分泌蛋白是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 再进入内质网加工 , 通过形成分泌小泡离开内质网 , 所以内质网曲线和分泌小泡曲线放射性 ( 3H-亮氨酸含量 ) 颗粒 的 分布情况与图 C一致;最后蛋白质到了高尔基体又一次加工 , 分泌蛋白由于不断向外形成小泡排出 , 所以其放射性颗粒的曲线也应该与图 C一致。 理解能力中的推理能力的考查 ,主要是指能够根据试题给出的事实和条件 , 以及考生已知的知识 , 通过抽象 、 归纳相关信息 , 对有关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 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判断。 例 ( 08年山东理综试题) 2020年 1月 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 ‚ 冰盖之颠 ‛。 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 D 此题主要考察人体内环境稳态中体温的调节过程相关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①科考队员通过特殊的衣物及自身系统的调节在寒冷环境中 体温也会保持相对稳定,不会下降; ②因外界温度低,热量散失快,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增加产热,新陈代谢速率升高, 耗氧量应该升高。 ③④⑤均属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过程。 例 03年高考广东生物卷 41题 ,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 ( 简称胸苷 ) , 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 后者是合成 DNA的原料 ,用含有 3H-胸苷的营养液 , 处理活的小肠粘膜层 , 半小时后洗去游离的 3H-胸苷。 连续 48小时检测小肠绒毛被标记的部位 , 结果如下图( 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 )。 请回答: ( 1) 处理后开始的几个小时 , 发现只有 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 , 这说明什么。 答案: ( 1) a处有 DNA的复制 , 进而推理这里能进行细胞分裂。 ( 2) 处理后 24小时左右 , 在 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 , 48小时左右 , 在 c处检测到放射性 ,为什么。 答案: ( 2) a处的细胞连续分裂 , 具有放射性的细胞逐渐向上移动到 b、 c两处 ( 3) 如果继续跟踪检测 , 小肠粘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 ( 3) 由于随着细胞的衰老 、 死亡 、 脱落 , b、 c两处的具有放射性的细胞最后消失。 ( 4) 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 3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 , 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粘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 为什么。 答案: ( 4) 各处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 因为所有活细胞都需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 不断地转录 mRNA, 必然都会利用了 3H-尿嘧啶核糖核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分裂 、DNA的复制 、 RNA的转录 、 细胞的衰老 、 死亡 、 脱落等 , 以及在对这些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 , 考查相关的分析推理能力。 例 ( 08年全国卷理综 1) 切酶在一线性 DNA分子上有 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 DNA分子在 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 a、 b、 c、 d四种不同长度的 DNA片段。 现在多个上述线性 DNA分子,若在每个 DNA分子上至少有 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后,这些线性 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D. 12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方面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每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DNA后会留下特征性的粘性末端,同时一次切割后,会把 DNA分割成两个片段,且不同的内切酶切后的片段不一样,如果将图中的三个切割位点自左至右依次标为甲乙丙。 那么由甲处切,可产生两个片段,即 a和右边的 b+c+d段,如果只从乙处切,就有 a+b和 c+d 段,如果只从丙处切,就有 a+b+c 和 d段,甲乙处同时切,就有 a、 b和c+d段,乙丙处同时切,就有 a+b和 c、 d段,甲丙处同时切,就可 a、 b+c、 d段三种片段,甲乙丙三处都同时切,就有 a、 b、 c、 d三种片断。 或者另一种思路:首先可产生 a、 b、 c、 d 再加上a+b、 a+b+c、 b+c、 b+c+d、 c+d共 9种长度的片段。 这样的试题靠死读书是不行的,必须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 二 、 实验与探究能力 ( 1) 能理解实验目的 、 原理 、 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 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 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 、 分析和处理。 (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 包括确认变量 、 作出假设和预期 、 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 、 处理和解释数据 、 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生物学实验 、 实习和研究性课题中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 , 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 , 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境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 , 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 近几年的高考理综测试题中 , 实验题一般在 30分左右。 如 08年全国卷 Ⅱ 理综的第 1题 6分 、 第 30题 25分 , 都是直接考查实验的试题 ,还不算其他试题中间接涉及实验的部分 , 这两题就是 31分。 如何复习好生物实验的相关内容。 我认为 , 教材中的实验给我们的应该是一种实验模式 , 它是通过实验来培养我们 ‚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 ‛ 的观念 , 要我们通过实践来掌握实验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 技能与手段。 因此 ,要对课本中的生物实验认真操作 、 认真分析 ,总结出生物实验的一般规律 、 实验程式 、 实验方法 , 以及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 关键是学会举一反三 , 提高解实验试题的能力。 到了高三 , 没有时间再去重做过去实验 , 可以用录相弥补 , 温故而知新。 演示: 还原糖的鉴定 .DAT 关于高考中实验试题的考查 , 因为在 《 理综 》的试题中位置重要 , 篇幅又大 , 我另有专题讲座 , 这里只简单讲一下。 在高考试题中 , 考查实验的试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 考查观察实验和相关操作过程的试题 这类试题一般都与教材中的实验密切相关 ,主要考查操作过程中的原理和技能。 如在显微镜下的观察实验 , 包括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 、材料的选择和培养 、 对标本的处理 、 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条件的控制等。 如果没有对这些实验的亲手实践 , 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例( 07年山东理综试卷)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考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答案: B ( C选项中,赤道板是想象中的一个平面,是看不到的) 例 ( 08年江苏生物试题)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素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员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核呈绿色 答案: B 例 ( 05年江苏生物试题)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最.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绸焦观察 答案: A ( 本题主要考查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 2. 实验分析题 大纲要求考生 ‚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 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 、分析和处理。 ‛ 从近几年的实验试题在高考中的题型变化来看 , 命题人借助创设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新情境 ( 但绝不是无根据的编实验 , 一般素材都来自编题者的实践 、 相关教材或具权威性的资料 ) , 着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或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的能力已成为命题的重要形式之一。 例 ( 06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 )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 ,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 4- D涂抹子房 , 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2,4D 浓度超过 25mg/L, 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 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 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0~ 25mg/L 答案: D 2, 4- D浓度( mg)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 g/个) 0。高三生物复习方法指导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三生物生物的新陈代谢
酶活性调节包括酶活性的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 酶活性的抑制主要是反馈抑制 , 它主要表现在某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过量时 , 这个产物可反过来直接抑制该途径中某关键酶的活性 , 促使整个反应过程减慢或停止 , 从而避免了末端产物的过多累积。 反馈抑制具有作用直接 、高效快速以及当末端产物浓度降低时又可重新解除等优点。 如谷氨 要点剖析 返回目录 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过程中的调节机制。
高三数学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0 )= r2 练习 1: 求下列圆的极坐标方程 (1 )中心在极点,半径为 2; (2 )中心在C (a,0),半径为 a; (3 )中心在 (a,/2),半径为 a; (4 )中心在C (0,0 ),半径为 r。 例 已知圆 O的半径为 r,建立怎样的坐标系,可以使圆的极坐标方程更简单。 例 若圆心的坐标为 M(ρ0,θ0),圆的半径为 r,求圆的方程。
高三数学解三角形和数列
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纸上演化题型,花样翻新地搞偏题、怪题的做法,注重应用,关注学生对数列模型的本质的理解,以及运用数列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纲教材第一册(上)第三章数列部分共 33页,而课标教材共 45页,主要增加了阅读材料、素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许多数学名题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要把数列视为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