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四校20xx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内容摘要:
C.在电源外部,电流沿着“正极 — 用电器 — 负极”的方向流动 D.用电器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4.如图 6 所示, L1和 L2是两只相同的小灯泡, a、 b是电流表或电压表.闭合开关 S后,若两灯都能发光,则 : A. a、 b均为电流表 B. a、 b均为电压表 C. a为电流表, b为电压表 D. a为电压表, b为电流表 15. 如图 7所示为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剖面图,其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B. C. D. 图 6 图 7 16. 四个悬挂着的带电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 8所示,那么 D球 : A.带与 A球不同种的电荷 B.带与 B球不同种的电荷 C.带与 C球不同种的电荷 D.一定带正电荷 17.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质量越大,其比热容越大 B.物质的比热容与其吸收的热量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其改变的温度有关 D.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比热容的大小与它吸收的热量、温度的改变无关 18. 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向左移动滑片使灯泡变亮,则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是如图 9中的 : A. B. C. D. 19. 如图 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S1断开、 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当开关 S1闭合、 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3V,则 L1和 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 3V和 B. C. 3V和 D. 3V 图 9 图 11 图 10 图 8 20.如图 11 所示电路,当开关 S 闭合后, L L2均能发光,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灯都不发光,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 A. L1灯丝断了 B. L1短路 C. L2灯丝断了 D. L2短路 三、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 3小题,共 28 分) 21.( 4分) 根据图 12,在右边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2. ( 12分)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安徽省蚌埠市四校20xx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
相关推荐
D.④ 20.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 DNA是 T2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B.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模型建构法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并没有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21.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
020 年翻一番 ②工业化基本实现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适应新常态。 它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实质上是进 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据此 ,从下图可以推断出 ( ) 第Ⅱ卷
“ ,。 ” 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阐明了人们懂得道理有早 有晚、专业各有所长的道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 14)题 (25 分 ) 水汪汪的眼 朱以撒 对于深度的认识,我不是从书本开始的 —— 一个不谙世事 的孩童,很难领会数字给予的启蒙,譬如我们身处海平面多少米。 家园中曾经有过的三眼汪汪的古井,如同三枚饱满滋润的水印子
,平 原面积狭小 ,水量丰富 23. 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耕地面积狭小,农业生产水平不高 ,对外贸易发达 C. 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 ,但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54座核电站,规模仅次于美国、法国,日本大力发展核电,这与该国的哪种国情有关( ) 、地震的岛国 ,是亚洲经济最发达国家 ,尤其是缺少煤、石油等常规能源 ( ) ,资源丰富 C. 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C.畜牧业区 ——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 —— 广大林区和农区 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完成 20~ 21 题。 ①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 ②黑土肥力下降 ③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 ④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
,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7.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 “ 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28.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而众以会 ;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