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内容摘要:
温较低 , 形不成对流雨。 ) • ③ 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原因:安第斯山阻挡了西风的深入 , 位于背风坡 ,降水稀少。 ) • ④ 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索马里半岛东南侧的热带沙漠气候 , 其分布接近赤道。 (原因:寒流的影响。 ) • 2. 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 • (1)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雨 、 下降少雨 • (2)风向:从海上吹来的多雨 , 从陆地上吹来的少雨 • (3)地形: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雨 , 背风坡少雨 •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 , 寒流降温减湿 • (5)地表状况:水库 、 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 • (6)人类活动:兴修水利 、 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 (2020年广东文综 )我国甲 、 乙两地均位于 29176。 N附近。 读 “ 1971—2020年甲 、 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 (下图 )可知 ( ) •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 [解析 ] 由图判断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 甲地降水也多于乙地 , 故 A、 B两项错误。 乙地夏季温度较低 , 只有 16℃ 左右 , 应为高原山区 , C正确。 甲地最冷月份气温约为 8℃ , 且位于29176。 N附近 , 属亚热带 , 故 D错误。 • [答案 ] C • (2020年陕西延安模拟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 , 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一 中国近 30年气温变化图。 • 材料二 中国近 50年增温速率图。 •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近 30年来 , 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 就全球而言 , 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温度地带。 • (3)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至少列举 3点 ) • (4)全球气温升高与 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 可采用哪些措施以减少 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 [解析 ] 本题重在考查读图 、 析图能力。 第 (1)题 , 根据图示可知 , 近 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 , 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第 (2)题 , 结合图示分析即可作答。 第 (3)题 ,气候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 , 带来一系列问题。 第 (4)题 ,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 加大科技投入等是减少 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举措。 • [答案 ] (1)近 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 , 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 (2)我国东北 、 西北和华北地区气候变暖最为明显。 就全球而言 , 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 (3)海水入侵 , 淹没土地 , 风暴潮加剧 , 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 、 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 (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 增加清洁能源 (水能 、太阳能 、 风能 、 核能等 )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 , 提高生产技术 , 改进工艺流程 , 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 • 一 、 单项选择题 • 2020年 8月 6日 , 为期两天的第 40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城市凯恩斯闭幕。 与会的 15国领导人呼吁国际社会行动起来 , 向太平洋岛国提供帮助 ,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据此回答 1~ 2题。 • 1. 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 ) • A. 可以改变当地地貌 • B. 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 C. 从长远看 , 可以改善灌溉条件 • D. 增加了灾害危险 • [解析 ] 冰川加速融化会导致水量增大 , 增加了灾害危险;水量增大 , 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进而导致当地地貌的变化。 冰川加速融化在近期内增加了某些地区的水资源 , 但随着冰川数量的减少 , 从长远来看 , 当地的灌溉条件会越来越差。 • [答案 ] C • 2. 冰川消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 ,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 5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 全球普遍变得干旱 • B. 山地 0℃ 等温线将上移 • C. 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 D. 海平面将上升 • [解析 ] 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 , 将改变各地区的干湿状况 , 某些地区将变得干旱 , 另一些地区将变得湿润。 • [答案 ] A • 3. 202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 A.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相关推荐
工业 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农牧兴工 工促农牧 机械化肥 工业原料 东北地区 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并分析原因。 东北地区 年平均气温 分布有什么规律,并分析原因。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读图分析,积温和降水的变化分别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试根据地形、水热等自然条件差异,推断A、 B、 C三大地形区的主要农业类型。 收获春小麦 水稻喜湿热的生活习性
到 __________ 3 西线: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水至 ________ 扬州 天津 烟台、威海 丹江口水库 北京、天津 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 (二 )西气东输 2020年 8月 3日技术工人在焊接 西气东输工程管道上的最后一道焊口 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起止点在哪里 ?途中经过哪 些省级行政单位 ? 除主体工程外
提供案例 引导探讨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 ( 1)运用数据、曲线建立并研究人口增长模式 — 第一节 ( 2)运用模式结构,推断人口流动模型,分析人口流动原因 — 第二节 ( 3)运用数据“算帐”,推算环境人口容量,认识人口发展的规律 — 第三节 第一节 课时建议 课标解读 • 表述 —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 解读 — 不是记住人口增长模式
经过计算,你能否解释什么是 人口容量。 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 一定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下 所能承载的 最高 人口数量 —— 人口容量 活动二:自主学习 2. 如果按现有的实际估算我国的人口容量,你觉得应该大于还是小于 亿。 由此能否悟出 人口容量的特点。 序号 潜力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 /平方千米) 面积(万平方千米) A 温带 197800 45480
农业大省。 为什么东部地区受灾严重。 耕地面积广,农业发达,主要商品粮基地在此。 城市密集,交通便捷,工业发达 中国各省(市、区)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 1978~2020年) 思考 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 失的重点 ? 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 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 ,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