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内容摘要:
产生什么影响。 【 引思 】 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多极 化趋势加强,具体表现为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形势出 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的局面。 【 问题详解 】 1.原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西欧、日本、俄罗斯等 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第三世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特征: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 面。 3.影响 (1)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 (2)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3)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世界两极 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 国际关系的最大影响是 ( ) A.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美国、日本以及西欧矛盾突出,昔日的盟友变成对手 C.核战争威胁已经消除,各国注重发展经济 D.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 解析: 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得世界出现了 “一超多强” 的局 面,渴望和平、期盼共同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期望,虽然 局部战争还是存在,但世界形势整体上趋于缓和。 答案: A 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 ( ) ① 抑制和削弱强权政治 ②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 ③ 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 完全消除国际恐怖主义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打破了原有的国 际力量对比平衡, ④ 项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但并不是多极 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答案: A 1.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 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解 析: 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图二指的 是苏联解体,因此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 (2020 年广东六校联考 )两极格局瓦解后,尽管多极化趋势 不断加强,但美国在世界推行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企图建立所 谓 “ 世界新秩序 ” 等行为却日益明显。 美国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 ( ) A.谋求世界霸权和全球战略利益 B.推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形成 C.在世界推行美国的民主价值观 D.加快全球一体化进程 解析: 本题考查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理解。 根据题干 信息和所学史实 B 项错误; C 项是表象; D 项是客观经济形势; 而美国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 所以选 A 项。 答案: A。高一历史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相关推荐
成立的 历史条件 : 中共与 国民革命 第一次工运失败--二大确立民主联合战线 --国民党一大实现合作--1926年 7月北伐 -- 两个反革命政变合作破裂 中国开辟 井冈山道路 国共第二次 合作 ——抗日战争 两种命运的 较量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世纪 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A 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
F各点选址。 请你按最佳位置布局并说明理由: ( 1)钢铁厂 理由 ( 2)造纸厂 理由 ( 3)啤酒厂 理由 ( 4)服装厂 理由 D 接近煤矿,靠近铁路便于运输原料、 产品;又位于城市的最小风频上方向 B 靠近河流下游,便于取水又不影响市 区河流的水质 E 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又接近市场 A 在市区劳动力充足,同时便于工人上 下班 书 P23图: 仅有大气污染的工厂: 水泥厂、酿造厂
农业大省。 为什么东部地区受灾严重。 耕地面积广,农业发达,主要商品粮基地在此。 城市密集,交通便捷,工业发达 中国各省(市、区)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 1978~2020年) 思考 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 失的重点 ? 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 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 ,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
和自耕农的支持,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 三、光荣革命保留了君主制并不能说明革命失败,这一结果沿袭了英国的历史传统,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在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妥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持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权。 问题情境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 问题 1 结合教材 《 学思之窗 》 提供的材料,回答:《 权利法案 》 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 权利法案 》
界 商业信息 2. 评价 (1)积极性 ①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 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 __________,极 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 ________ 程度提高。 ③世界一体化促进了 __________的扩大。 广泛交流 社会化 文化交流 (2)消极性 ①世界一体化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之间以及资 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
全年多雨区 赤道附近 全年少雨区 干旱地区、两极地区 夏季多雨区 南北纬 30176。 ~ 55176。 之间的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区 南北纬 30176。 ~ 40176。 之间的大陆西岸 常年湿润区 南北纬 40176。 ~ 60176。 之间的大陆西岸 • 、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 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 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 10176。 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