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内容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选举和决定 中央各领导成员,并对其 监督。 意义 认识 ①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符合的中国实际 ② 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和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有中国特色 的、 符合中国国情 、 适合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需要 的政权组织形式。 《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 《 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 》 性质 享受民主广泛程度 探究 2: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 ? 探究 3: 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有何本质区别。 ① 从历史上看 :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②从国家性质看 :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从代表阶级利益看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从经济基础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不同 行政权力主体不同 活动原则不同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全国人民 资产阶级 民主集中制 分权与制衡 3、 基本政治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见教材 P97页 ①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② 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 :大杂居 、 小聚居 ③ 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 ; 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 为保证祖国统一 , 民族平等 、 团结和共同繁荣 民族原则 ① 1949年 《 共同纲领 》 确立( 见教材 P95页) ② 1954年宪法 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③ 1984年通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五个。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关推荐
政治上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 华中:清乡运动 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 1)表现 工人罢工 农民暴动 ( 2)作用: 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 统治,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主义压迫的决心。 1938年 10月,广州武汉失陷 日本:战线过长;抗日根据地的威胁 中国:正面战场失利;抗战还需长期斗争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对中国政策的
,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 (2)两种政体: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 (3)三项原则:一是民主化原则;二是法律化原则;三是制度化原则。 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上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多样性的表现 (1)法、德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典型国家,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颁布宪法,确立共和政体,但与美国的共和政体又有差别
”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注意“文革”期间和“国家主席”等提示语, “ 文 革 ” 期间连国家主席的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充分说明了当时 民主法制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答案: A 问题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 重要成就。 【 引思 】 可以从法制建设、普法教育、完善制度等方面来思考。 【 问题详解 】 1.改革开放后
首次提出。 1954年, 中印、中缅 联合声明确认并倡导。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2、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核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条件) 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 (保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包容性 和 开放性 是指什么。 包容性 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 社会制度相同 的国家 , 也适用于 社会制度不同 的国家;既适用于 发展中国家 , 也适用于 发达国家
959年 二届人大 和 1964年 三届人大 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 巩固和发展。 阅读教材,了解一届人大有哪些重要内容。 一届人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 1)时间、地点: 1954年 9月、北京 ( 2)内容: ①制定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②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 3)意义: ①是中国人民 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 的标志 ②结束了 …… ,为 加强人民民主制度
带来 的世界末日。 ”材料反 映的事件是 A. 苏联出兵阿富汗 B. 古巴导弹危机 C. 科索沃战争 D. 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16. 下列关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受严重打击原因的表述 , 正确的是 A.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B. 通货膨胀的困扰 C. 信息产业单一发展的弊端 D. 债务负担加重的制约 17. 到欧盟各国 , 你可以看到 ①大多数成员国使用单一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