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联智塑化公司环境管理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7. 负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跟踪确认。 8. 工厂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分发 .回收 .销毁和归挡的管制。 9. 工厂法律法规及外来资料的管制。 行政 /财务部 1. 本工厂废弃物回收站的管理,与废弃物处理业者的信息沟通。 2. 本工厂建筑物及场地的管理。 3. 工厂安全和消防的管理(包括危险品仓库等重点防火的防范)。 4. 对相关工程的承包方施加影响,使其在施工过程中,改善其环境行为。 5. 负责对生活垃圾的处理。 6. 负责工厂的绿化建设和管理。 7. 环境知识教育计划的拟定和督促实施。 生产部 1. 按生产工艺操作,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尽最大努力减少报废品。 2. 教育员工按环境管理程序和作业指导文件进行作业。 3. 合理使用部品和其它消耗品。 4. 处理生产过程活动中所产生的废弃物。 5. 改进生产工艺,防止产生或减少环境污染。 6. 对环保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的保养及维护。 采购 /仓库 应商施加影响,促进其改进环境行为。 2. 以进行绿色产品采购做为优先原则。 3. 负责易燃易爆物质及危险化学品的采购。 4. 负责易燃易爆物质及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入库,标识,储存及管 理。 广州市联智塑化有限公司 环 境 手 册 文件编号 UNEMS 版 号 02 修改状态 0 章节号 第 4. 4. 1章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页 码 12/27 本章节 共 4页 第 2页 续上表: 总经理 1. 环境方针的制定。 2. 工厂重大环境因素 .环境目标 .指标的承认。 3. 环境管理者代表的任命。 4. 提 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以促进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5. 管理审查的主持,督促环境管理体系的改善活动。 环境管理者代表 1.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按 ISO14001标准的规定进行建立 .实施与保持。 2. 协助总经理配置及调度体系建立及运行所需的资源。 3. 环境目标 .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的审核与实施。 4. 向总经理提供有关管理审查方面的信息。 5. 督促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确认其结果,并最终予以认可。 6. 对相关方或外部机构地的投诉 .意见提出协商和对应的方案,并对回答书进行审核承认。 厂务经理 1. 负责工厂所有的后勤和安全保障。 2. 向全体 员工宣传 公司适用的 法律法规。 3. 负责对一些基础设施的保障。 各部门经理 1. 负责环境管理体系的执行和维护。 2. 组织各部门环境因素的排查与识别。 3. 根据工厂的环境方针 .环境目标 .指标组织制定本部门应实施的环境管理方案,并加以实施。 4. 提出本部门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并对所实施运行进行确认。 各部门共有职责 1. 负责制定、实施、检查本部门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 识别并评价本部门环境因素。 3. 确保本部门环境管理体系信息得到有效沟通与交流。 4. 负责对本部门管理管理过程中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 5.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在本 部门有效运行。 广州市联智塑化有限公司 环 境 手 册 文件编号 UNEMS 版 号 02 修改状态 0 章节号 第 4. 4. 1章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页 码 13/27 本章节 共 4页 第 3页 广州市联智塑化有限公司管理架构图( 20xx年) 总经理 QA 厂务部 营销部 财务及 行政部 文员 后勤 总工程师 生 产 订 单 产 货 运 销 售 财 务 报 关 采 购 仓 管 文 员 后 勤 Q C 技 术 产 广州市联智塑化有限公司 环 境 手 册 文件编号 UNEMS 版 号 02 修改状态 0 章节号 第 4. 4. 1章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页 码 14/27 本章节 共 4页 第 4页 1 环境保证体系职能分布表 章节号 标题内容 最 高 管 理 者 管 理 者 代 表 QA 部 厂 务 部 营 销 部 行 政 部 财 务 部 总要求 △ 〇 ☆ 〇 〇 〇 〇 环境方针 △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环境因素 〇 ☆ 〇 〇 〇 〇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 〇 〇 〇 〇 目标、指标和方案 △ △ ☆ 〇 〇 〇 〇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能力、培训和意识 〇 〇 〇 ☆ 〇 信息交流 △ ☆ 〇 ☆ ☆ 〇 文件 ☆ 〇 〇 〇 〇 文件控制 ☆ 〇 〇 〇 〇 运行控制 ☆ 〇 〇 〇 〇 应急准备和响应 〇 〇 〇 ☆ 〇 监测和测量 ☆ 〇 〇 〇 〇 合规性评价 ☆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 〇 〇 〇 〇 记录控制 ☆ 〇 〇 〇 〇 内部审核 〇 △ ☆ 〇 〇 〇 〇 管理评审 △ 〇 ☆ 〇 〇 〇 〇 注:“△”表示领导责任; “☆”表示责任部门 “〇”表示相关部门 广州市联智塑化有限公司 环 境 手 册 文件编号 UNEMS 版 号 02 修改状态 0 章节号 第 4. 4. 2章 能力、培训和意识 页 码 15/27 本章节 共 1页 第 1页 4 4 2 能力、培训和意识 1 目的 建立并保持员工 EMS培训程序,明确培训需求,确保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岗位及相关方指派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上岗 ,以满足环境管理体系所赋予的工作要求。 2 职责 由各职别的责任者(经理 .组长)在每年 12月底以前将各自的培训需求报送给行政 /财务部。 行政 /财务部门根据培训需求进行组织协调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保存相应的培训记录。 各部门具体实施培训计划。 3 要求 对于从事有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作业工种的所有操作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培训计划应明确各类人员的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及应达到的效果。 公司要求全体人员都意识到: a) 理解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以及达成环境管理体系之要求的重要性。 b) 各自的作业内容和方法存在哪些明显和潜在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改善作业的同时能对环境的改善发挥怎样的作用。 c) 为了达成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贯彻紧急事态的预防、对应措施;以及落实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事项,各自的职责、义务以及能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d) 理解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对于从事有可能产生上述以重大环境影响的作业工种的操作员,由其部门经理或部门责任者安排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进厂 1年以上)的人员,在实施了必要 的教育训练之后,准许其进行该种作业。 需要持有国家资格等法定资格证书的作业工种,必须录用持证人员,或送经培训取证后方可上岗。 培训结束后,行政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确认,确保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并保存培训记录。 4 相关文件 《员工能力、培训和意识管理程序》 ( UN/EMPF/ ) 广州市联智塑化有限公司 环 境 手 册 文件编号 UNEMS 版 号 02 修改状态 0 章节号 第 4. 4. 3章 信息交流 页 码 16/27 本章节 共 1页 第 1页 4 4 3 信息交流 1 目的 建立并保持环境信息交流管理程序,确保信息传递和处理渠道的畅通,以及环境信息的使用。 2 职责 行政部门负责环境信息的综合管理,负责内、外部环境信息的交流与管理。 各部门负责相应的业务范围内部的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并配合行政部做好信息交流工作。 3 要求 上级和相关方要求提供公司有关环境的信息时,只要不涉及商业和技术机密,应及时提供。 公司决定对于涉及公司重大环境因素的不对外交流信息,但对于外来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留下记录。 公司应就有关环境信息进行内、外部 交流。 包括各管理层次和职能部门间的内部信息交流,以及与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文件形成和答复。 建立紧急状态下的内、外部环境信息交流渠道,包括就应急计划和其他问题与政府机构的联络事宜。 4 相关文件。广州市联智塑化公司环境管理手册(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编制周期检定计划,确保在用计量器具在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责办理计量器具的送检、领用、封存、报废等手续。 、可靠性进行定期监督检查认证的工作。 计量器具采购、入库、流传制度 计量器具的配备与采购 配备的计量器具应具备预期使用要求的计量特性,全公司各部门需购置计量器具时,应根据预期使用要求,填写购置申请单并由申请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总经理批准,方可采购。 设备部根据采购计划
便及时处理。 维修班组要做好维修记录。 出现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设备管理部门,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按照有关程序对事故进行详细分析并及时处理。 设备管理部门每年都要及时申报办理特种设备的年检工作,并组织协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取证工作,以保证正常生产。 备品备件管理办法 编制备品备件计划 备品配件应由 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物资购买申请单”,按规定程序审批后,交相关人员采 购。 备品备件采购
第四十一条 生产中心应指定专人对封存的闲置设备负责保养维护。 第五节 设备的调配和调用 第四十二条 设备的调配和调用由 生产中心根据公司生产情况和项目部施工需要统一进行管理。 第四十三条 设备的调配和调用程序: 设备的调配,由项目经理提出书面申请,呈报生产总监,生产总监批准后,由设备管理员负责在全公司内平衡,提出调拨报告,并按权责划分报请生产总监或总经理审批。 设备管理员开具“设备调拨单”
部需在接到申诉之日起十日内,对申诉者的申诉请求予以答复。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事业部人力资源部负责制订、解释及 修订;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附表:(适用于中层管理干部) 第 8 页 共 18页 干部工作目标计划表 干部工作业绩考核表 干部综合能力评估表 干部考核结果处理表 干部绩效考核评定细则及相关指标的说明 美的空调事业部 二 00 一 年一月六日 发
业必修课程一览表 全校性公选课程一览表 教学计划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基本情况 承担部、省级以上教研项目一览表(级别,课题名称,主研人员,立项时间) 承担校级教研项目一览表(同上) 教学研究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情况 ① 获国家级奖励项目一览表(要求有获奖通知文件,获奖证书,申报材料) ② 获省部级奖励项目一览表(要求有获奖通知文件,获奖证书,申报材料)
巨大优势,努力解决征管模式转型过渡期可能出现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以“科技加管理”,实现信息化支持下的专业化,减少税收流失,做到应收尽收。 (二)推行纳税人分类 管理 全面推行纳税人分类管理,建立 ABC 纳税信用等级制度,引入“纳税评估”制度,应用先进 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一个纳税周期的情况和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情况进行综合评 定,逐步实现纳税人的分类管理、分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