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考备战】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内容摘要:

量增加了 9g,而反应后 Z 物质的质量却减少了 84g。 由此可知,物质 X 的质量一定会增加。 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一生多”的特点,所以是分解反应。 答案:选C。 例 3: ( 2020年 黄冈市) 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解析: 此题是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的试题。 解答时大家一定要把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在本题中的 A、 B、 D三个反应中均没有新物质产生,所以是物理变化。 答案: 选 C。 例 4: ( 2020 年 临沂市)实验室中有失去标签的固体和液体试剂各一瓶,小明同学分别取这两种试剂各少量,放入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 1) [提出问题 ]探究产生的气体为何种气体 ( 2) [猜想 ]小明猜想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你认为还可能是(列举两种) _________________ ( 3) [设计实验方案 ]从你的猜想中选择一种气体,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要求答出选择了何种气体,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4)假如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他欲用上述两种试剂制取氢气,请你帮助他从下图中选取制取装置:发 生装置为 (填装置标号,下同 )_________________, 能收集氢气的装置为______。 解析: 本题是对未知气体性质进行探究试题。 解答时,首先根据“无色无味的气体”提出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然后根据猜想,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答案: ( 2)氧气、二氧化碳 ( 3)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二氧化碳:将燃烧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火焰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或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 4) B, C、 D 【 常见 误区 】 1 . 对化学变化中出现的“烟”和“雾”,“火焰”和“光”不分。 化学现象中: 固体直接与氧气反应,燃烧时发出的是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与氧气反应,燃烧时发出的是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 “烟”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而“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如例 1。 2 .认为 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氧化物的定义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如果是混合物中含有氧元素,或者由三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 3 . 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 出现沉淀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而不是“是否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出现沉淀”。 有些物理变化也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产生沉淀。 如例 1。 【基础演练】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正确 . . 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雾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一 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 ) 、发光 3月 30日上午 8时 31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份是下列中的( ) A. CO2 B. P2O5 C. SO2 D. Fe3O4 ( ) A .硫酸铜 B .冰水共存物 C .玻璃 D .干冰 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 素关最密切( ) A.铁丝的表面积 B.氧气的浓度 C.燃烧区的温度 D.铁的着火点 7.“绿色化学”是 21 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 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化期望的产物中。 下列化学反应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用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制取铜 C.在高温下用焦炭和三氧化二铁反应制取金属铁 D.用金属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制取少量氧化铝 可以照明,但在停电的时候,我们可以点燃蜡烛照明,请你就这两种照明方法,从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找出二者 3个方面的差异: 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它们作用分别是: 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其中有以下几项主要操作。 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完成以下填空。 探究活动名称。 所需仪器和试剂:蜡烛、澄清石灰水、火柴 等。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点燃蜡烛,在蜡浊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 — 会儿,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 1. 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课题 3 制取氧气 【考点透视】 一 .考纲指要 ,会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掌握用简单的方法检验和验满氧气的方法。 —— 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命题落点。 如例 1。 如例 2。 如例 3 制氧气不同的考查。 如例 4 【典例精析】 例 1: ( 2020年重庆市)实验室中,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 1)写出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 2)用图中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 3)如果锥 型瓶中的反应剧烈,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填编号) ①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②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型瓶 ③加热锥型瓶 解析: 此题的设计意图是考查大家对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以及对实验进行综合评价能力的掌握情况。 初中阶段重点介绍了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①在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