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美国史内容摘要:
① 美国从英国的殖民地独立而来。 19世纪,英国的势力优于美国,美国一方面追随英国对外扩张,另一方面又与其存在着殖民利益的冲突,尤其是拉美地区 ②一战后,美国与英国因争夺世界霸权地位,双方存在着较多的矛盾和冲突,英国在欧洲居优势,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占居优势。 英国的霸权地位逐步让与美国 ③二战期间,二者在反法西斯问题上密切合作,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主地位,英国国际地位下降,由于国家利益和共同的社会制度,英国奉行追随美国的政策 (五)美日关系 ① 美国打开日本大门( 1853) ②日俄战争( 19041905)美国支持日本 ③一战中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强烈不满,出现了府院之争 ④一战后美日矛盾激化,争夺远东太平洋利益,导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签订了 《 四国条约 》 、《 五国海军条约 》 和 《 九国公约 》 ,拆散了英日同盟,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⑤二战中美国于 1940年对日本禁运,扶蒋抗日 ⑥ 二战中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爆发太平洋战争( 1941) 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国逐渐掌握主动权 ⑦美国参与发表 《 开罗宣言 》 和波茨坦公告,支持中国恢复领土,敦促日本投降 ⑧ 1945年 8月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⑨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发展 ⑩ 70年代后期,日本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经济竞争,进行反控制斗争, 80年代,与美国建立起伙伴关系 (六)中美关系 ① 门户开放前,追随英国充当配角 《 中美望夏条约 》1844《 天津条约 》 1858, 60年代入侵台湾, 70年代支持日本侵台 ← 美国致力于西部领土扩张,忙于内战,重点在拉美扩张,实力不够 ,无力争锋亚洲 ② 门户开放政策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逐渐取得侵华优势,参与八国联军,扶持军阀 ← 经济发展迅速,实力最强 ③ 一战中,同日本争夺中国,府院之争 1917美国妥协 ← 忙于战争 ④ 一战后,回到门户开放的政策上来,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签订 《 九国公约 》 ,美国掌握经济霸权,推行金元外交与日本独霸中国相抵触,美日矛盾激化 ⑤ 二战前后,先扶持蒋介石,接着扶蒋抗日,后又扶蒋反共 ← 推行冷战政策,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 ⑥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孤立的敌对政策 ← 当时两大阵营对立,抗美援朝,抗美援越 ⑦ 70年代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1922年尼克松访华,上海 《 联合公报 》 ←美国出现滞涨,侵越战争受挫,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美苏争霸处于守势,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国际地位 08高考试题感悟 ( 08年广东文基, 32)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 权利法案 》 1787年宪法 解析: C 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 另外三个选项中只有英国 《 权利法案 》 的颁布时间。高三历史美国史
相关推荐
: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独立 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 : 德国古典哲学、 英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来源 马恩实 践 : 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三 .■ 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马克思主义 探究历史 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辨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 、 运用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和结合区域地理知识 , 综合对比 、 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 答案 ] (1)中东地区 美国 日本 (2)ABCE (3)D (4)丙地 理由: ① 太阳高度角大 (太阳总辐射量大 ); ② 云量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 ③ 热带沙漠气候。 (5)① 地处西风带; ② 地势低平; ③ 位于大陆西岸。
制 受命中央 督责属县 乡 里 里正 治民,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想想议议 :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说明郡县制的特点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同点 :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时 代 奴 隶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九届人大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社会主义 民主制度的完善 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 起步发展阶段 “文化大革命”期间 曲折发展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制度化、程序化发展阶段 1949年 1956年 过渡时期 建国后中国的历史分期 1956年 1966年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1966年 1976年
造了儒家思想 ,吸收法家和道家 ,主张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学为治国思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至此 ,儒家为主 (表 ),法家为辅 (里 ),佐之以道的治国思想形成 . 认识 :中国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 .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统治 ,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 ,道家恢复经济 ,佛道麻醉人民 . 返回 .现代价值 . (1)春秋创立 孔子提出仁 ,礼 ,主张以德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