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内容摘要:
造了儒家思想 ,吸收法家和道家 ,主张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学为治国思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至此 ,儒家为主 (表 ),法家为辅 (里 ),佐之以道的治国思想形成 . 认识 :中国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 .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统治 ,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 ,道家恢复经济 ,佛道麻醉人民 . 返回 .现代价值 . (1)春秋创立 孔子提出仁 ,礼 ,主张以德治国 ,主张逐步改良 . (2)战国发展 孟子仁政 ,重民 ,反对苛政 ,保证农时 ,宽刑薄税 . (3)秦朝摧残 秦始皇焚书坑儒 ,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 (4)西汉独尊 董仲舒改造 ,吸收法道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 (5)宋朝系统 朱熹吸收佛道思想 ,将儒学发展为理学 ,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 ,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 .儒学系统化 ,但也逐渐失去活力 . (6)明清受批 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 ,李贽指责批判孔子 ,揭露道学虚伪。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 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 ,发展的思想 ,主张革新 . (7)近代崩溃 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 ,新学的传播 ,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 新文化运动中被彻底批判 ,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 1949年后受极左思潮影响 ,儒家当作封建糟粕被完全否定 . (8)新的曙光 新时期以来 ,儒学对东南。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九届人大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社会主义 民主制度的完善 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 起步发展阶段 “文化大革命”期间 曲折发展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制度化、程序化发展阶段 1949年 1956年 过渡时期 建国后中国的历史分期 1956年 1966年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1966年 1976年
高三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制 受命中央 督责属县 乡 里 里正 治民,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想想议议 :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说明郡县制的特点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同点 :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时 代 奴 隶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
高三历史总复习重点分析
【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 五、革命理论 洪秀全:宗教理论 康有为:变法理论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邓小平理论 注意:特点、基本内涵、指导的实践及其结果 重点认识:后三大理论的基本内涵、指导的实 践及其结果 【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 六、政治民主化的实践 法治意识 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 言论自由,选举和被选举,废除特 权,机构改革 民主协商、民主联合 党派政治 ① 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