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20xx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内容摘要:

、识图题(共 6分) 期的中国主要领导人照片,观察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一是长征中的毛泽东,在长征中他写了气 势磅礴的诗词《七律 •长征》.长征途中在什么地方重新确立毛泽东为党的领导核心。 哪次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2)图二是邓小平在实行改革开放后在南方视察的图片,请问实行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所做出的重大决定。 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 3)图三被称为是 “ 历史的握手 ” ,这次 “ 握手 ” 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 4)图四是习近平主席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 APEC峰会期间的握手,请你为今天的中美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一条建议。 【答案】( 1)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 2)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 ”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 ( 3)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 4)经济发展、反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会议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作出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 3)本题主要考查 20世纪 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2年 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 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因此,“历史的握手”,的直接结果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图四是习近平主席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 APEC峰会期间的握手,着说明中美两国关系正在健康稳定发展。 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反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进行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人教课 标版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列举题(共 12分,每题 4分。 ) : ( 1)开 “ 私学 ” 之先例,提倡 “ 因材施教 ” 之法﹣﹣ ( 2)实行 “ 法制 ” ,制造 “ 焚书坑儒 ” ﹣﹣ ( 3)建隋伟业,创科举之先驱﹣﹣ ( 4)变科举选才之法,实施八股取士之道﹣﹣。 【答案】( 1)孔子. ( 2)秦始皇. ( 3)隋文帝. ( 4)明太祖.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 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 因此,建隋伟业,创科举之先驱的是隋文帝。 ( 4)本题考查的是八股取士。 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明朝科举制采取八股取士的形式,抛弃了实用之才。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 勃兴;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人教新课标七年 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请列举一下中外思想解放潮流: ( 1)中国近代思想大解放运动﹣﹣ ( 2)中国 “ 文革 ” 结束后的思想大解放﹣﹣ ( 3) 14﹣ 16世纪西方思想家大解放﹣﹣ ( 4) 18世纪西方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答案】( 1)新文化运动. ( 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 3)文艺复兴运动. ( 4)启蒙运动.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有关知识的认识。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发生在 18世纪的法国。 启蒙运动的影响是: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由于启蒙思想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人教新 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教版九年级上•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影响,请举出下列国家改革成功的重大事件: ( 1) 19世纪 60年代的俄国﹣﹣ ( 2) 19世纪 60年代的日本﹣﹣ ( 3) 20世纪 30年代的美国﹣﹣ ( 4) 20世纪 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