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内容摘要:
) A. ΔH = E1- E2 B. E1是反应 ① 的活化能 C. X是反应 A(g)+ B(g)→C(g) 的催化剂 D. ΔH 20 (s)+nB(g) qC(g);Δ 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 进行,平衡时 B的体积分数 V(B)%与压强 (P)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m+nq B、 X点时的状态, V 正 V 逆 C、 nq D、 X点比 Y点混和物的正反应速率慢 molA 、 molC 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 t0~ t1 阶段 c ( B)未画出]。 附图乙为 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并且所用条件均不同。 已知, t3~ t4 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 t4~ 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 减小压强 C.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g) +B(g) 2C(g) 三. 填空题 :(包括 4小题,每空 2分,共 52分) 19. (12 分 )用稀盐酸与稀 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 1) 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烧杯上方的泡沫塑料盖和。 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2) 若 NaOH 溶液 用 相同浓度和体积的下列溶液代替,则对中和热数值测定结果将如何影响(填 “ 偏大 ” 、 “ 偏小 ” 、 “ 无影响 ” ): KOH 溶液 ; 氨水( NH3H 2O)。 (3)某研究小组将 V1 mL mol/L HCl溶液和 V2 mL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中始终保持 V1+ V2= 50 mL)。 由题干及图形可知, V1∶V 2= 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 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 mol/L。 20.( 12分)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 ,全球能源紧张及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如何降低大气中 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 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 1) 如图为 C及其氧化物的变化关系图 ,若①变化是置换反应 ,则其化学方程式可为。 (2)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 Ⅰ : C(s)+ O2(g)===CO2(g) ΔH 1< 0; ① 途径 Ⅱ :先制成水煤气: C(s)+ H2O(g)===CO(g)+ H2(g) ΔH 2> 0; ② 再燃烧水煤气: 2CO(g)+ O2(g)===2CO2(g) ΔH 3< 0, ③ 2H2(g)+ O2(g)===2H2O(g) ΔH 4< 0。 ④。贵州省铜仁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相关推荐
、识图题(共 6分) 期的中国主要领导人照片,观察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一是长征中的毛泽东,在长征中他写了气 势磅礴的诗词《七律 •长征》.长征途中在什么地方重新确立毛泽东为党的领导核心。 哪次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2)图二是邓小平在实行改革开放后在南方视察的图片,请问实行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所做出的重大决定。 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
凝聚力和战斗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4T:团队合作. 【分析】合作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进行的一种活动.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合 作的结果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对方.
况每个路口都是绿灯,所以概率为 . 故选: A. 9.如图, △ ABC为 ⊙ O的内接三角形, ∠ BOC=80176。 ,则 ∠ A等于( ) A. 80 B. 60 C. 50 D. 40 【考点】 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 【分析】 根据圆周角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 解:由圆周角定理得, ∠ A= ∠ BOC=40176。 , 故选: D. 10.如图,在以 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Say please and thank you. ● Play with the toys together. ● Keep the house clean. I like these rules. After that, when my brother plays with my toys, he always says thank you to me. And my brother and
19.图示地区积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是( ) A.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原因是地势自东向西逐渐抬升 B.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原因是地势自东向西逐渐抬升 C.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原因是距海越来越远 D.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原因是受季风影响越来越明显 20.歌谣能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 ) A.气温年较差大 B.昼夜温差大 C.地势起伏小 D.植被在阴坡和阳坡分布差异大 下图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 (实线
bzuJPkhTsPMWEwkB2/AcZ37rnnJrt7kNWYMWOSclDxDIxDUjQODOOrX/1q8onKzOC2bdvUtQymIwPX4lJT0QwoM3iOHJCo7lZQNuTUZaiqqlLpddyrD4yYpwvAPUYX2i2nrMimr8UYTTm4D0ZPnPEX5EAegBzkpa+lXiBn4gR+Uy7KyGtC6FKXV8vBPfCy/OSgoRDX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