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内容摘要:

述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中国初期农村生产关系 34.阅读“ 1972— 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 (百万美元 ) 中国对美出口 (百万美元 )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 755 1 059 1985年 3 855 3 840 B.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 D.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考点:现代中国外交•中美关系缓和•影响 【名师点睛】 35.“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 — 专制梦醒 — 自强梦碎 — 建国梦成 — 富强梦起航 B.天朝惊梦 — 自强梦碎 — 专制梦醒 — 建国梦成 — 富强梦起航 C.天朝惊梦 — 富强梦起航 — 专制梦醒 — 自强梦碎 — 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 — 专制梦醒 — 自强梦碎 — 富强梦起航 — 建国梦成 【答案】 B 考点: 近代现代中国的发展发展历程排序 第 Ⅱ 卷( 52分) 40.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年,一些有识之士看到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 “ 肆无忌惮 ” 的地步,公开大声疾呼 “ 中国商业之不振,大率由于商学不讲,商律不谙,商会不单 ” ,强烈呼吁 “ 广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 ” ,其中“ 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 ”。 1901年,中国先后成立了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天津商务公所、杭州商会。 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为振兴商务上书朝廷 “ 劝办商会 ” ,并制定和发布了《商会简明章程》,其中规定各地商业公所及商务公会一律统称商会。 商部倡导推行商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 “ 振兴 工商 ” 的规划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 很快,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改名为上海商务总会。 1904年,天津商务总会成立。 从 1903年到 1906年间,全国范围内共成立商务总会 30处,商务分会 147处。 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由上海商会发起的,并通电 21处商会开展抵制美货运动。 1914年,上海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商会机构一中华全国商业联合会。 材料二 近代英美等国家将商会定性为民间的社团组织。 其产生、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是伴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 商会是由企业以及参与工商业 和服务业的人士等资源组成的组织。 被近代英美国家视为市场的润滑剂、协调器和保险阀。 它起着维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降低经营者之间的交易费用,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改进对市场的决策和管理,制定行业规范的作用。 —— 摘编自朱英《商会与近代中国》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商会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 1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商会与近代英美商会的主要区别,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13分) 【答案】 ( 1)原因: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商会的影响;清政府新政的倡导;有 识之士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商战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 (每点 2分,至少写出 3点,共 6分) 趋势:由自发到有组织;由沿海城市到全国范围;由地方商会到全国商业联合会。 (每点 2分,共 6分) ( 2)主要区别:近代中国商会产生较晚而近代欧美商会产生较早( 3分);近代中国商会带有一定的救亡色彩而近代欧美商会主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3分);近代中国商会受政府影响深刻(或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近代欧美商会属于民间自发组织( 3分)。 启示:社会经济组织是政治经济的产物,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具有时代的烙印;社会经济 组织应该助推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社会;国家应该适度引导社会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 4分)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商会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美商会发展 【名师点睛】材料解析题解题的一般性原则: 要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意,把握材料整体要求。 正确解题分四步: 第一步,先看该题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 这样做的作用是使考生对题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阅读,减少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提高解题效率。 第二步,读材料,对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相关时间、地点、历史人物、观点等基本要素有个初步了解,对材料出处、按语、说明等情况绝不能遗漏,以便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对与设问有关的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的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必要时对有关材料进行重点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确定材料中与设问有关的基本史实、基本观点。 第三步,回归教材 ,分析材料与课本某一内容的联系。 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