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县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内容摘要:

她伸头望去,路基的远处是一个低洼带,竟然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小菜地。 菜地里的绿色格外养眼。 怕菜苗被飞鸟或小动物侵害,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 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 司机把袋子里的土倒在菜地边,回到车上说,经常走这里 的司机都知道给这块菜地带点土。 这地方风沙大,就这一块是个 避风的港湾。 他每天都要骑车几十里来这里种菜浇水。 来场大风暴,菜地就没了,风暴过去后,他重新再开。 我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 那些布条上都写着一些字,有人说是诗,我也不懂。 反正我记得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生如夏花。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名字就叫夏花。 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五颜六色的旗帜。 她又准备动身去看他,她带了一挎包土。 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 (选自《小小说选刊》 2020年第 3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4段详细叙述“她”的行程与“他”的住地,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他”在大漠戈壁生活的艰苦和“她”前去分手的决心。 B.“他”引用孟子的句子,说明“他”虽然身处荒漠戈壁,但是胸怀理想,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夏花”,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对爱情无比坚贞的女孩的形象。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中的“居然”,说明青菜在戈壁出现是奇迹,同时为后文写大漠里的“菜地”作了 铺垫。 ,不仅使“他”的形象更为 丰满,而且照应了标题“大漠里的旗帜”,这样的设置,匠心独运。 ( 2)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6分) ( 3)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为什么以“旗帜”为题。 ( 6分) ( 4) 根据小说末尾的情节,推测“他”与“她”的爱情结局,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 科学家李小文 余建斌 “布鞋院士”, 68 岁的李小文 1月 10日 离世,消息来得很突然。 尽管他留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 但他离去的当晚,网络社交平台上,对他的怀念还是铺天盖地,一如他在去年因光脚穿布鞋授课而走红,成为网友口中“不起眼却身具盖世神功的扫地僧”,和大众眼中“有个性、有才华、有风骨”的科学家。 李小文的“走红”,在于他身上折射出的巨大反差。 最初的反差,是他朴素、不拘小节的打扮,与大众心目中的院士形象相去甚远;随着他被挖掘出更多极富个人魅力的生活细节,一个成就了“ 20世纪 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同时却又极为淡泊名利、执着科研的科学家形象 ,与人们印象中被浮躁风气浸染、公信力有所消解的科学圈形成了又一个反差。 可以说,李小文个体的“出现”,实际上激荡起了社会群体潜意识的涟漪,乃至被认为有助于重塑科学界的榜样和信心。 客观地讲,由于近年来学界出现的一些杂音,科学家的形象多少被打了折扣,长大后做一名科学家也逐渐不是小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梦想。 尽管如此,普通公众还是会对真正的科学家肃然起敬,为难以理解的科学奥秘而着迷,对科学的向往和情结依然牢固。 一大批包括李小文在内的科学家,一直是承载这种理想标杆的坚实基础。 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 89岁的于敏 院士,曾隐姓埋名三十载,“两弹一星”元勋的称号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社会知名度,他觉得“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 ” 92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植物学家吴征镒说, “我感觉到学无止境,后来居上。 ”孙家栋院士则只给自己打了及格分„„每一位做出大成就的科学家,从事的领域、个人的性格难说相似,但求真务实的态度往往相似。 “布鞋院士”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不是科学家的朴素,而是科学家的专注。 有人用“纯粹”来形容和赞美李小文,但对李小文自己来说,他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更可能是习惯,是兴趣,是爱好。 只是爱“酒里乾 坤,三杯两盏淡酒间与学生趣谈诗书武侠”,爱用“黄老邪”之名在博客上写写涂涂,在自己的科学天地与人小过几招。 “布鞋院士”盛名之下,仍是一个喜欢光脚穿布鞋的“技术宅男”。 他遵从的,只是自己的“一点素心”,一颗初心,无关其他高大上的形容词。 李小文的一名博友说,李小文多少有些魏晋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李小文大学时期的校友戴绍基说,李小文的言行,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这种影响甚至比他在遥感领域作出的贡献更可贵。 就在 几天前, 1月 7日,李小文以高票当选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感动师大”新闻人物。 由于他酷爱阅读金庸小说,颁奖词也颇具武侠风:“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时他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但想必是乐意听到这样的评价的。 (选自 2020年 1月 12日《人民日报》《新京报》) 相关链接 ①李小文 1947年 3月 2日生于四川自贡,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李小文 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硕士论文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是 973项目 “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摘自《新京报》) ②他有自己的一套金钱观,认为钱的作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 对比较贫困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少一点钱,也许就能帮助他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条生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几年前,李小文拿出李嘉诚基金会奖励自己的钱,在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以其长女命名的“李谦”奖助学金。 对于这奖助学金,李小文解释“自己有口酒喝,就感觉进了‘非线性区’,没什么负担,就捐了”。 (摘自 《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 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布鞋院士”早已是网络红人,可是他淡泊名利,以期重塑科学界的榜样和信心,于是立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 B. 有人用 “纯粹”来形容和赞美李小文,但李小文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更可能是习惯,是兴趣,是爱好,无关其他高大上的形容词。 、植物学家吴征镒、孙家栋院士、李小文院士等一大批科学家,一直是真正科学家的理想标杆,普通公众对他们永远是肃然起敬。 D. 目前,科学圈被浮躁风气浸染,公信力有所消解,因此科学家的形象被打了折扣 ,成为一名科学家也不是小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