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xx-20xx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内容摘要:

2的醋酸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 α 2 , pH= 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 α 3。 若将上述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 α 4。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α 2= α 3< α 4< α 1 B. α 3= α 2< α 1< α 4 C. α 2< α 3< α 1< α 4 D. α 1< α 2< α 3< α 4 4.控 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2Fe3++2I 2Fe2++I2 设计成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为证明反应的发生,可取甲中溶液加入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 B.反应开始时,乙中电极反应为 2I2e= I2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 Fe3+被还原 5.有 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 molL - 1的 2种溶液混合而成: ①CH 3COONa与 HCl;②CH 3COONa与 NaOH; ③C H3COONa与 NaCl; ④CH 3COONa与 NaHCO3。 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 ) A. pH: ②③④① B . c(CH3COO- ): ②④③① C.溶液中 c(H+ ): ① ③ ② ④ D . c(CH3COOH): ① ④ ③ ② 6.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 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 +3)和 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负极材料采用 Pt/C,正极材料采用 Mn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 Na+从 b极区移向 a极区 B.电极 a采用 MnO2, 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 C.每消耗 1 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 1 mol D.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BH4+8OH8e=BO2+6H2O 7.室温下, molL −1 NaHCO3溶液的 pH = ,有关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c(Na+) c(OH−) c(HCO3−) c(CO32−) c(H+) B. Ka1(H2CO3) Ka2(H2CO3) Kw C. c(H+) + c(Na+) = c(OH−) + c(HCO3−) + c(CO32−) D. 加入适量 NaOH溶液后: c(Na+) = c(H2CO3) + c(HCO3−) + c(CO32−) 8.下列相关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相同温度下,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末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 验证固体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可 逆 反 应 FeCl3(aq)+3KSCN(aq) Fe(SCN)3(aq)+3KCl(aq)建 立平衡后,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 KCl固体,观察体系颜色的变化 验证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室温下,向 BaSO4悬浊液中加入饱和 Na2CO3溶液,过滤后,再向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验证 BaSO4和 BaCO3的 Ksp的相对大小 D 相同温度下,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 FeCl3固体和少量的 MnO2固体 验证不同催化剂对 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9. 25℃ 时 ,由水电离出 c(OH— )= 110 - 11mol/L 的溶液中, 可能 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Al3+ 、 NH4+ 、 Cl- 、 CO32- B. Na+ 、 CH3COO- 、 K+ 、 HCO3- C. Fe2+ 、 Cl- 、 Na+ 、 NO3- D. K+ 、 I- 、 CO3- 、 Na+ 10.温度为 T时,向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molPCl5,反应 PCl5(g) 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 mol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 50s的平均速率为 v(PCl3)=L - 1s - 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 c(PCl3)=L - 1,则反应的 △H > 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 ,达到平衡前v(正 )> v(逆 )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 ,达到平衡时, PCl3的转化率小于 80% 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 3小题,共 30分 ) 11. ( 7分)结合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物 质 Fe(OH)2 Cu(OH)2 Fe。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