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20xx年中考物理6月模拟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为了省力,有时是为了省距离,有时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但都不能省功,故 A错误, C正确; 由于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所占总功的比例或额外功所占总功的比例,与做功快慢和做功多少无关,故 BD错误. 故选 C. 【点评】 做功快慢、做功多少、机械效率三者之间都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从任何一者推知另两者,这点学生不容易理解. 11.如图,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 800N的物体在 10s内匀速上升了 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 500N,则提升重物的 过程中( )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 3m B.做的有用功是 800J C.拉力 F的功率是 80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60%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 1)滑轮组由几段绳子承担物重,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上升高度的几倍; ( 2)克服重物的重力做功是有用功;拉力做的功是总功; ( 3)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解答】 解: A、由图知,此滑轮组由 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绳子自由端被拉下s=2h=21m=2m ;则 A项计算错误; B、 由题知: G=800N; h=1m; F=500N; W 有 =Gh=800N1m=800J ;则 B项计算正确; C、总功 W 总 =Fs=500N2m=1000J ; 拉力 F的功率 P= = =100W;则 C项计算错误; D、则: η= = =80%,则 D项计算错误; 故选 B. 【点评】 理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什么是有用功、什么力做的总功;难点是会计算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s. 12.一个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滑下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机械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机械能. 【分析】 此题中,要判定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滑下的过程中他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首先要知道动能、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机械能的定义.然后分析他在滑下的过程中决定因素的变化,由此来解决此题. 【解答】 解:小朋友在匀速滑下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的决定因素是质量和速度.这两个物理量都不变,所以动能不变;滑下说明高度下降,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动能不变 ,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所以小朋友的能量变化是: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 A错误:错在了动能减小,而应是动能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 B正确.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应该是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故 D错误:错在了机械能不变,而应是机械能减小. 故选 B. 【点评】 明确动能的决定因素由质量、速度和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质量、举高的高度来决定是此题突破 点. 13.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的是( )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 【考点】 扩散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本题需要从分子的角度来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注意分子运动和物质运动的区别,分子是看不见的,固体小颗粒是看得见的. 【解答】 解: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是因为地面上的水分子不断地运动到了空气中,故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加点盐,盐分子就会运动到菜中,且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剧,所以菜变咸了,是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C、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符合题意;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这是苹果的香气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判断扩散现象是本题的关键,扩散现象的发生实质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法用眼睛观察的,只能通过一些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运动,如果我们看到的微小颗粒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例如尘土飞扬、树叶飞舞、纸片飞舞等等,都不属于扩散现象. 14.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做功和热传递都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改变物体的内能;以及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解: A、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符合题意;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物体温度不变,不一定没有吸热,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不符合题意; D、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温度升高或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引起的. 15.下述各种现象中,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烫 B.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 C.冬天对着手 呵气,手变暖 D.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 解: A、锯木头时锯条与木头之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和锯条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划火柴时,火柴头与盒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火柴头的内能,火柴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达到燃点即可点燃,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对手哈气是通过 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符合题意; D、电流做功可以改变导体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此题结合实际情况考查对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理解与应用情况.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 OA为一可绕 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杆长 2m,当作用于 A点一个 F=30N的竖直向上的力,为使杠杆水平不动,应将重为 G=150N的重物悬吊于距 A端 m处.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已知拉力 F的大小和重力大小,又知道动力臂的大小,利用杠杆平衡的 条件FOA=GOC 求 OC的大小,再求 CA 的大小. 【解答】 解: ∵ 杠杆水平平衡, ∴FOA=GOC , 即: 30N2m=150NOC , ∴OC= , ∴CA=OA ﹣ OC=2m﹣ =.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题目. 17.如图所示的滑轮,在图 1中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F1=F2=F3 ;在图 2中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F1< F2< F3 . 【考点】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 1)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等臂杠杆,只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 ( 2)找出支点,分析三个力的力臂的大小后,由杠杆平衡条件分析 【解答】 解:( 1)图 1是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定滑轮拉同一重物 G,沿三个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 即 F F F3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即 F1=F2=F3. 图 2是动滑轮,固定绳子的一端与动滑轮接触的地方为支点,各力臂如下: 可知, F1的力臂为直径,力臂最大, F2的力臂较大, F3的力臂最小,由杠杆平衡条件知,当阻力与 阻力的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故三个力的关系为: F1< F2< F3. 故答案为: F1=F2=F3; F1< F2< F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8.如图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 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 . 【考点】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专题】 简答题;图析法. 【分析】 两根光滑的木棒相当于一个滑轮组,把其中任意一个看作定滑轮,另一个则是动滑轮. 【解答】 解: 由于绳子在木棒上绕了几圈,所以这两根木棒就组成了一个滑轮组.从漫画来看,小孩用力一拉,就可以使两位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