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政体的演变内容摘要:
发刊词 》 中,把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阐发为民权主义,认为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 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行动。 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确立。 此后,虽然发生过袁世凯和张勋的两次复辟帝制的事件,但政治现代化的总趋势不可逆转。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也不得不打着中华民国的牌子。 但由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设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更由于中国自然半自然经济没有完全解体,加上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传统,中国共和政体有其名无其实, 1928年国民党统一全国后,实行“训政”,以党治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国民大会的权力,蒋介石更是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实行 三、中国现代的政体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主要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四大类。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949年至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 共同纲领 》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宪法规定我国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从此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行使监督权力,各民主党派在中共的领导下参政议政。 四、近现代的宪法文件 1. 《 钦定宪法大纲 》 : 1908年 8月,清政 2.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是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而制定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进步意 3. 《 中华民国约法 》 : 1914年,袁世凯废除 《 临时约法 》 ,颁布 《 中华民国约法 》 ,改内阁制为 4. 《 中华民国宪法 》 : 1946年蒋介石下令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制定了 《 中华民国宪法 》 ,它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这部“宪法”公布以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 5.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的宪法大纲,具有新民主主义 性质。 6.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共同纲领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 ),还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重点难点解析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和消亡的原因、主要影响及认识 (1)产生原因: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客观适应了地主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需要。 ①经济上,分散的自然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生产的发展;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 (2)消亡原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灭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的必然结果。 ①经济上,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 ③外来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传入,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 (3)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高三历史中国政体的演变
相关推荐
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student thought and thought ,but didn’t 7 anything. The teacher got very angry and shouted,“Gee Washington!”The student got up and began to walk towards his 8 .
re about nature. 3. Mr. Green advised them _______ (read) more during summer holidays. 4. Some _______ (hunt) are good at hunting animals. 5. I’m sure everyone likes _______ (peace) life. 6. The boy
fo? D. I don‟t feel like flaming anybody. 34. Etalk will probably_________. A. keep changing B. stay the same C. be used by people on the telephone D. be easy for newbies to understand 35. „AFK‟ is
的革命政府 ( 2) 内外政策: a、 对内: 经济 、 政治 、 文化 、 法律等 b、 对外: 《 告各友邦书 》 ( 内容 、 直接目的 ) 认识: 既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性 , 也体现了其软弱妥协的一面。 3.中华民国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1912—— 1918年) ( 1) 性质:封建军阀统治 ( 2) 更替:袁世凯时期 ( 1912— 1916) 、 军阀分裂割据时期 (
纳献岁币。 1005年澶渊之盟和 1141年绍兴和议中都有纳岁币的条款。 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 镇压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 建立对藏族宗教首领的册封制度 汉、唐、清三朝民族政策的相同点 设置军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 加强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五个方向 中原人口向南迁移 边疆向中原迁移 内地向边疆迁移(常为政府行为) 华人外流(开发南洋) 外族内流(波斯人
转折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 “ 毛泽东 让中国人民 站 起来, 邓小平 使中国人民 ___ _起来。 ” 富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 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四人帮 ” 叫嚷要搞 “ 穷社会主义 ” 、“ 穷共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