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内容摘要:
转折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 “ 毛泽东 让中国人民 站 起来, 邓小平 使中国人民 ___ _起来。 ” 富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 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四人帮 ” 叫嚷要搞 “ 穷社会主义 ” 、“ 穷共产主义 ” ,胡说共产主义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简直是荒谬之极 ! …… 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邓小平 《 一心一意搞建设 》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 、 地点: 1978年 12月 北京 内容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指导方针 思想 路线 果断停止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口号,工作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政治 路线 形成以 邓小平为核心 的中央领导集体 组织 路线 伟大 决策 实行 改革开放 意义 伟大转折: “ 1决 3转 2新 ”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197812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依据材料,分析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材料一 到 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 人均粮食产量,1958年 303公斤, 1978年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 1956年为 , 1978年下降为。 材料二 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 以政社合一, “ 三级所有 …… 为特征的人民公社 …… 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 “ 大呼隆 ” ,分配 “ 大锅饭 ” ,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 凤阳花鼓词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 ……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 , 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 18岁。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安徽、四川 全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 , 比 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 419万吨 , 比 1978年增加了 % ,农业总产值达到 4676亿元 , 比 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 根据图文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怎样的作用。 下面的图表,从根本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 B 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C 个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方向 D 使农业改革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村粮食丰收的景象,从根本上说明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A、 C说法错误。 D是农村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 B。 1) 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开始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中心环节和原则 1984年 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基本任务 :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 济体制 中心环节 : 增强企业活力 原则 :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1988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 14,015亿元,国民收入 11, 770亿元,平均年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世界第八位。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为 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 %,加快 ,连续 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 10%。 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结合材料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又具有这样的经济意义呢。 2020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排名 01美国 43995美元 02日本。高三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关推荐
纳献岁币。 1005年澶渊之盟和 1141年绍兴和议中都有纳岁币的条款。 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 镇压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 建立对藏族宗教首领的册封制度 汉、唐、清三朝民族政策的相同点 设置军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 加强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五个方向 中原人口向南迁移 边疆向中原迁移 内地向边疆迁移(常为政府行为) 华人外流(开发南洋) 外族内流(波斯人
的革命政府 ( 2) 内外政策: a、 对内: 经济 、 政治 、 文化 、 法律等 b、 对外: 《 告各友邦书 》 ( 内容 、 直接目的 ) 认识: 既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性 , 也体现了其软弱妥协的一面。 3.中华民国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1912—— 1918年) ( 1) 性质:封建军阀统治 ( 2) 更替:袁世凯时期 ( 1912— 1916) 、 军阀分裂割据时期 (
发刊词 》 中,把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阐发为民权主义,认为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 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行动。 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四、世界史上的重大金融事件 资本主义兴起时代 ( 1)寻金热: 1 15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货币日益取代土地而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 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它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 2)早期殖民掠夺
改革 : 社会动荡,经济 停滞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