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外货币和金融内容摘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四、世界史上的重大金融事件 资本主义兴起时代 ( 1)寻金热: 1 15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货币日益取代土地而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 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它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 2)早期殖民掠夺:主要方式是抢劫和掠夺(如西班牙的主要手段就是掠夺金银)。 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是欧洲原始资本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 3)价格革命:从殖民地掠夺回大量金银,使西欧的贵金属增加了,引起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货币购买力降低。 “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 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发展时代 ( 1)创办国家控制的银行,以充实国库、稳定币值、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如拿破仑创办法兰西银行。 ( 2)通过战争索赔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补充资金。 如:中国近代史上 《 南京条约 》 赔款 2100万银元, 《 天津条约 》 和 《 北京条约 》 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 马关条约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辛丑条约 》 赔偿白银 ;世界近代史上,普法战争后法国赔款 50亿法郎,一战后的德国赔款,等等。 19291933大危机前后 ( 1)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 10月 24日股市崩溃,大危机爆发。 ( 2)危机中,西方国家先后放弃了金本位,企图以此向用银国转嫁危机。 ( 3)罗斯福新政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入手:①整顿银行,逐步恢复银行信行信用;②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③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这不但稳定了人心,还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力。 二战后: 国际金融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和驱动力。 金融全球化提高了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但也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 ( 08北京卷, 17)“价格革命”给 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①金银价值下降,。高三历史中外货币和金融
相关推荐
转折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 “ 毛泽东 让中国人民 站 起来, 邓小平 使中国人民 ___ _起来。 ” 富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 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四人帮 ” 叫嚷要搞 “ 穷社会主义 ” 、“ 穷共产主义 ”
纳献岁币。 1005年澶渊之盟和 1141年绍兴和议中都有纳岁币的条款。 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 镇压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 建立对藏族宗教首领的册封制度 汉、唐、清三朝民族政策的相同点 设置军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 加强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五个方向 中原人口向南迁移 边疆向中原迁移 内地向边疆迁移(常为政府行为) 华人外流(开发南洋) 外族内流(波斯人
改革 : 社会动荡,经济 停滞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面临怎样的危机。 这种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① :1840年到 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了 《 南京条约 》 ; 1856年到 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了 《 天津条约 》 和 《 北京条约 》 ; 1894年到 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 《 马关条约 》 ; 1900年到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
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看: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从中国人民的探索看: 阶级变化,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探索的主体; 内容,向西方学习从器物 ——制度, “ 维新 ”“ 共和 ” 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的主流。 戊戌变法 背景 准备 民族危机深; 民资初步发;民资初成;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派:人物,主张突破 (制度 )。 维新派 变法 (1)办学 万木 ,时务; (2)著书 康考梁议 特点。 (3)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