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摘要:
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如何体现的 ?如何来认识分封制 (积极性与局限性 )。 阅读下列材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 封诸侯, ……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sh236。 )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 摘自 《 史记 〃 周本纪 》 ① 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几类。 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同。 ② 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 : 西周所封诸侯共有三类:一是同姓 ( 姬姓 ) 亲族 , 二是功臣 ,三是先代贵族 (殷商的降族和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 )。 与课文中所述相同。 分封的目的是: ① 广建诸侯 , 拱卫王室; ② 加强西周的统治;③ 对殷商降族的分封可以安抚人心 , 便于监督管理。 武王幼弟康叔封卫 周公长子伯禽封鲁 成王弟叔虞封唐(晋) 同姓贵族召公奭封燕 周姻亲师尚父封齐 商贵族微子启封宋 周王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政治上:诸侯被认为是国王的臣属,有些诸侯国的国君在中央机构任职。 《 礼记 〃 王制 》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 ……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 经济上:诸侯要向周王贡纳各种方物,包括粮食、土特产品。 军事上:诸侯有义务率领本地的军队,参与周王的征伐战争。 扩大统治区域、交通网络、众星捧月 分封制 ①、目的: 巩固西周统治 ②、对象 :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③、内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诸侯继续分封。 ④、作用: 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 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 ( 1)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 2)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表现: ( 1)楚王问鼎; ( 2)诸侯争霸。 总结: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 “周王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的等级序列,巩固了统治 ,但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为此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何谓宗法制。 “宗法制度”由尊祖敬宗而来。 所谓宗法,就是上以奉祭祀,下以续香火的一种财产政权继承和宗族子孙传承制度。 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 父系家长制 的传统习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西周初年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长” 的传统。 宗法制 大宗、小宗的划分: ①、 大宗和小宗; ②、 大宗与小宗的相对性 西周宗法制 大宗 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西周社会结构 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 大夫 庶人 奴隶 士 西周宗法制度 示意。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相关推荐
一个监察区,各设一刺史。 中央监察 御史 丞相司直 司隶校尉 地方监察 监郡御史 刺史 州牧 光武帝时改为司空,负责工程制造及监察之职 汉置司直,帮助丞相举察百官不法之事 监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及弘农七郡的官员。 初置时能持节,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权劾奏公卿贵戚。 魏晋南北朝监察制 魏晋南北朝时,谏官系统初步规范化,并有了自己独立的领导机构 ──
忧国 心志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修身洁行的高尚情操 感受魅力 《 离骚 》 节选 诗人以新奇的比喻(香草比喻自己)、奇特的想象、夸张的描写、深刻的隐喻和象征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诗人驰骋想象,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与自然现象和景物熔于一炉,铸成了一个幻想的瑰丽世界。 与诗经的现实主义手法不同,风格浪漫,属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诵读 《 离骚 》 节选后,你能从中感受到楚辞的哪些魅力。
● 民族间掠夺战争 ● 民族征服战争 ● 平定叛乱战争 ● 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 五、民族关系的规律和认识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关系主流是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 对民族间战争认识及判断方法 民族间战争只有进步性和反动性、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之分,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 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应从维护民族团结,安定边疆,增进友好往来,利于国家统一的原则出发。 判断方法:是否维护国家统一
诸侯。 ② 诸侯在封国内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独立征派赋税。 ③ 诸侯对周王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思考: ①在分封制中,周天子与诸侯是什么关系。 ②分封制在当时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宋 法官断案:由谁来继承诸侯的王位。 案例陈述: 西周某时期某诸侯,他娶了一个妻子 (正妻),婚后生了个女儿。 随后他又娶 了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几年以后, 他的正妻生了个儿子。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基础。 19世纪 60、 70年代世界上封建国家掀起的走向近代化的三大改革运动 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 1861年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 ⑴结局 日本 —— 实现民族独立 , 走上富国之道 ; 俄国 ——仍然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中国 ——依然是任人宰割的双半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