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摘要:

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如何体现的 ?如何来认识分封制 (积极性与局限性 )。 阅读下列材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 封诸侯, ……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sh236。 )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 摘自 《 史记 〃 周本纪 》 ① 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几类。 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同。 ② 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 : 西周所封诸侯共有三类:一是同姓 ( 姬姓 ) 亲族 , 二是功臣 ,三是先代贵族 (殷商的降族和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 )。 与课文中所述相同。 分封的目的是: ① 广建诸侯 , 拱卫王室; ② 加强西周的统治;③ 对殷商降族的分封可以安抚人心 , 便于监督管理。 武王幼弟康叔封卫 周公长子伯禽封鲁 成王弟叔虞封唐(晋) 同姓贵族召公奭封燕 周姻亲师尚父封齐 商贵族微子启封宋 周王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政治上:诸侯被认为是国王的臣属,有些诸侯国的国君在中央机构任职。 《 礼记 〃 王制 》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 ……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 经济上:诸侯要向周王贡纳各种方物,包括粮食、土特产品。 军事上:诸侯有义务率领本地的军队,参与周王的征伐战争。 扩大统治区域、交通网络、众星捧月 分封制 ①、目的: 巩固西周统治 ②、对象 :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③、内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诸侯继续分封。 ④、作用: 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 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 ( 1)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 2)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表现: ( 1)楚王问鼎; ( 2)诸侯争霸。 总结: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 “周王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的等级序列,巩固了统治 ,但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为此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何谓宗法制。 “宗法制度”由尊祖敬宗而来。 所谓宗法,就是上以奉祭祀,下以续香火的一种财产政权继承和宗族子孙传承制度。 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 父系家长制 的传统习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西周初年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长” 的传统。 宗法制 大宗、小宗的划分: ①、 大宗和小宗; ②、 大宗与小宗的相对性 西周宗法制 大宗 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西周社会结构 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 大夫 庶人 奴隶 士 西周宗法制度 示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