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内容摘要:

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典例精析 典例精析 C 典例精析 【 评注 】 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剂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则由正极流向负极。 【 解析 】 Cu作负极, Ag作正极。 负极 : Cu2e= Cu 2+; 正极 : Ag++e= Ag。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 Cu电极流向 Ag电极,而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所以 ①错。 没有盐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 ③错。 无论是否为原电池,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u+2Ag+= Cu 2+ +2Ag, ④对。 典例精析 变式 2 B A 典例精析 【 解析 】 a、 b均能形成原电池, a中 ,Fe作负极: Fe2e= Fe 2+,发生氧化反应, Cu作正极: O2+4e+2H2O= 4OH,发生还原反应,铜丝附近呈现 红色 ; b中 ,Al作负极: Al3e= Al 3+,发生氧化反应, Fe作正极: O2+4e+2H2O= 4OH,发生还原反应。 【备选题】 下 图 Ⅰ 、 图 Ⅱ 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 “ AsO34+2I+2H+= AsO33+I2+H2O”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中C C2均为碳棒。 甲组同学向 图 Ⅰ 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同学向 图 Ⅱ 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 40% NaOH溶液。 下列叙述中 正确 的是( ) ,微安表 (G)指针发生偏转 ,溶液颜色变深 , C2做正极 , C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I2+2e= 2I 典例精析 B D 【 解析 】 根据 氧化还原反应 : AsO34+2I+2H+= AsO33+I2+H2O,当向装置 Ⅰ 中加入盐酸时,平衡向右移动,生成 I2,溶液颜色加深,由于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所以 I中 C C2没有电流通过, G指针不发生偏转; 当向装置 Ⅱ 的烧杯 B中加入烧碱, 平衡向左移动 ,在 C2发生氧化反应 (负极 )和 C1还原反应 (正极 ), 负极反应 为: AsO33+2OH–2e= AsO43+H2O, 正极反应 为: I2+2e= 2I。 【备选题】 C C2均为碳棒。 甲组同学向 图 Ⅰ 烧杯 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同学向 图 Ⅱ 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 40% NaOH溶液。 典例精析 方法指导 、电解池、电镀池的判定方法: (1)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判定是否能构成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 (3)若为无明显外接电源的串联电路,则应利用题中信息找出能 发生自发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为原电池,其余装置为电解池或电镀池。 方法指导 : (1)可充电电池 : 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 ,负极发生氧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