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内容摘要:
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典例精析 典例精析 C 典例精析 【 评注 】 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剂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则由正极流向负极。 【 解析 】 Cu作负极, Ag作正极。 负极 : Cu2e= Cu 2+; 正极 : Ag++e= Ag。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 Cu电极流向 Ag电极,而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所以 ①错。 没有盐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 ③错。 无论是否为原电池,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u+2Ag+= Cu 2+ +2Ag, ④对。 典例精析 变式 2 B A 典例精析 【 解析 】 a、 b均能形成原电池, a中 ,Fe作负极: Fe2e= Fe 2+,发生氧化反应, Cu作正极: O2+4e+2H2O= 4OH,发生还原反应,铜丝附近呈现 红色 ; b中 ,Al作负极: Al3e= Al 3+,发生氧化反应, Fe作正极: O2+4e+2H2O= 4OH,发生还原反应。 【备选题】 下 图 Ⅰ 、 图 Ⅱ 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 “ AsO34+2I+2H+= AsO33+I2+H2O”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中C C2均为碳棒。 甲组同学向 图 Ⅰ 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同学向 图 Ⅱ 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 40% NaOH溶液。 下列叙述中 正确 的是( ) ,微安表 (G)指针发生偏转 ,溶液颜色变深 , C2做正极 , C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I2+2e= 2I 典例精析 B D 【 解析 】 根据 氧化还原反应 : AsO34+2I+2H+= AsO33+I2+H2O,当向装置 Ⅰ 中加入盐酸时,平衡向右移动,生成 I2,溶液颜色加深,由于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所以 I中 C C2没有电流通过, G指针不发生偏转; 当向装置 Ⅱ 的烧杯 B中加入烧碱, 平衡向左移动 ,在 C2发生氧化反应 (负极 )和 C1还原反应 (正极 ), 负极反应 为: AsO33+2OH–2e= AsO43+H2O, 正极反应 为: I2+2e= 2I。 【备选题】 C C2均为碳棒。 甲组同学向 图 Ⅰ 烧杯 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同学向 图 Ⅱ 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 40% NaOH溶液。 典例精析 方法指导 、电解池、电镀池的判定方法: (1)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判定是否能构成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 (3)若为无明显外接电源的串联电路,则应利用题中信息找出能 发生自发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为原电池,其余装置为电解池或电镀池。 方法指导 : (1)可充电电池 : 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 ,负极发生氧化。高三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相关推荐
验考查的内容及分值 实验基础 广东 4. (3分 )物质的的制备、提纯、检验; 19.(11分 )本题以工业提纯碳酸钠为背景考查考生热过滤的方法及原因,同时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20.(11分 )硝酸与大理石反应来探究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查考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21.(12分 )对铁的氧化物的探究,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
+HNO3=NH4NO3 (白烟) 2NH3+H2SO4=(NH4)2SO4 (无白烟) 铵盐都易溶于水 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 == NH3 ↑ + HCl ↑ NH4HCO3 == NH3↑ + CO2↑+ H2O↑ △ △ 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 NH4+ 的存在。 铵盐与碱反应 ( 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aOH溶液、Ca(OH)2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 2)具有漂白性 (特性 ) 原理: 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直接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实质: 化合作用 程度: 暂时性,加热可复原 范围: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 蕊试液褪色 ( 3)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探究 2: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SO2 具有还原性。 ★ 但不能被浓 H2SO4氧化,因此可以用它来干燥 SO2 SO2 +
2. 几种表示溶液物质组成的方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 : *比较表示溶液组成的几种方式: 质量分数: ω=m溶质 /m溶液 100% 物质的量浓度: c( B) =n( B) /V溶液 溶解度: S/100=m溶质 /m溶剂 则饱和溶液中: ω=S/(100+S) — 均为溶质 /溶液,可以利用定义式互换。 * 有关溶解度计算应抓住的要点 (1) 某溶液中有溶质析出
点燃 用试剂吸收 固体+固体 固体+液体 固体 (液体 )+液体 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制取要求选择 除杂、 干燥 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固体反应物加热制气 例如:氧气、氨气等 固体和液体混合 制气 例如:氢气、 二氧化碳等 有液体反应物,反 应需要加热 例如:氯气、氯化 氢等 气体发生装置 • 净 化 装 置 固态试剂 液态试剂 收集比空气重 的气体 例如:氧气、 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