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内容摘要:

的缺点,如 a1=v2- v1T, a2=v3- v2T, „ , a5=v6- v5T,求平均值时, a =v6- v15 T,只用了 v6和 v1两组数据; ② 作图法是求物体加速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减小偶然误差的效果,但方法 B 也是不用的,因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也就是说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许多倾角不同的图线,再加上测量角度时测量误差较大,故不能被采用,常用方法 C 求其加速度. ( 2 ) 具体作法如下: ① 由表中给出的数据选好标度; ② 描点,用 “ ” 表示; ③ 用直线把描的点连起来,使所描的点尽可能在直线上或对称地分布在两旁,个别偏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舍去; ④ 选图线中相距较远的两点由 a =Δ vΔ t求加速度,则 a = 1 6 8 - 44  c m/s 0 .6 0 - 0 . 1 0  s= 2 4 8 cm /s2= 2 .48 m / s2. 答案: (1)C (2)如图所示 m/s2( m/s2~ m/s2均对 ) 针对训练 2- 1: 某同学利用电火花计时器探究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的物体的运动 . 他把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 , 让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 , 然后把纸带的上端用铁夹子固定在铁架台上 . 先调整电火花计时器的放电频率为 50 Hz, 再接通电源 , 使它工作起来 , 然后释放纸带 . 重锤带动纸带竖直下落 , 纸带上被电火花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迹 , 如图所示 . 其中 A、 B、 C、 D、 E是连续打出的几个点 , 下面标注的数字是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 单位是 cm. (1)重锤固定在纸带的 ________端. (选填 “ 左 ” 或 “ 右 ” ). (2)由纸带上给出的几个数据判断,重锤的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纸带给出的数据,求出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a= ________ m/s2,以及电火花计时器打 C点时重锤的速度 v= ________ m/s. 解析: ( 1 ) 纸带左端的点迹密集,说明重锤固定在纸带的左端. ( 2 ) 由纸带上给出的几个数据判断,重锤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即 BC - AB ≈ CD - BC ≈ DE - CD . ( 3 ) 由 a1=CD - AB2 t2 =0 .068 1 - 0 .060 42 0 .0 22 m/s2 = 9 .625 m/s2, a2=DE - BC2 t2 =0 .072 0 - 0 .064 32 0 .0 22 m /s2= 9 .6 2 5 m / s2, 可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a =a1+ a22= 9 .6 2 5 m /s2≈ 9 .63 m / s2. 电火花计时器打 C 点时重锤的速度 v =BD2 t=BC + CD2 t=0 .064 3 + 0 .068 12 0 .0 2 m /s = 3 .3 1 m / s. 答案: (1)左 (2)匀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即 BC- AB≈CD- BC≈DE- CD (3) 实验误差分析 【 例 3】 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 (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 (带导线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