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xx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趣。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9.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后面小题。 ( 10分) 可燃冰 ① 2017年 6月 2 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 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 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 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 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 天然气水合物是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 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 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 “可燃冰”。 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 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 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 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 20 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 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 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 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 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6 ④据科学家测算, 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 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 0. 8立方米的淡水。 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 几乎 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可燃冰将成为 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 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 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 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 1) 海底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 3分) ( 2) 第④段 “ 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 一句中 “ 几乎 ” 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 么。 ( 3分) ( 3) 第 ④ 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 2分) ( 4) 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 ( 2分) 【答案】 ( 1) 温度、压力、气源。 ( 2) 不能去掉。 “几乎”表示大多数之意而并非全部,它表明可燃冰燃烧后还是会产生少量污染物,如果去掉“几乎”,则不能准确表达这种意思。 所以不能去掉,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 3) 列数字。 作用:能更准确具体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力的 清洁新能源。 ( 4) 后果:严重破坏环境, 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 ,引发海底塌方,导致海啸。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 语言的语言特色。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的把握通过阅读该段,运用了较多的数字说明。 所以本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 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 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围绕“答案在文中”的原则,结合第⑤段的内容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后面小题。 ( 8分) ① 1927 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 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 近 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 700多人。 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 7 兵迫近。 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 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 ②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 从 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 1949年 10月 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 22年。 ③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 大到革命理想 —— 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 ④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 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 是砥砺前行的鞭。 ⑤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 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南里是哪里”。 这样,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 个问题的反映。 多年前曾看过 一篇新闻,说是一个富家子弟,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把数吨水泥倾倒在邻居门前。 警方破案后,揭出的案由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是个恶作剧„„ 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 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 有篇文章《走出沙漠》,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 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 最可怕的是干渴 —— 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 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 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 几天后,老教授死了。 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 ” ⑧。湖南省衡阳市20xx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3题 12分、第 24 题 16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49年 1月 30日, 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 14 日,星期二,无事。 ”这是路易十六对 1789年 7 月 14
日产 4s店夸大维修等,这说明 ( ) ①我国政府应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②保障消费者权益只是政府部门的事情 ③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保护 ④我国政府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月全国“ 两会”吸引了 3000多位中外记者。 “两会”期间,新闻媒体、街头百姓都在报道、议论“两会”。 “两会”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 ) A.基本政治制度
事集团 D.政治经济组织 20.右图是 2017 年 5 月 23 日搜狐网登载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机器人小冰写的诗集 样书照片。 机器人小冰能写诗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C.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四道小题,第 2 2 2 24 题分别为 1 1 1 8 分,共 60 分) 21.(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B、湖南 C、云南 D、江苏 12. 此歌曲属于民歌的哪种体裁( )。 A、号子 B、山歌 C、小调 D、戏剧 欣赏音乐片段 6,回答 13— 15 小题 13. 该曲的曲作者是 ( ) A. 刘天华 C. 马思聪 D. 徐沛东 $来 amp。 源: 14. 该曲是下列哪种乐器演奏的( ) A. B. C. D. 15. 该曲中的演奏乐器属于中国民族乐器中的( )类 欣赏音乐片段 7,回答
造成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的原因:一是总功率过大,二是 ; 在安装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时,为 了安全用电,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 三、 实验探究题 (每空 2 分,共 30 分) 在探究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 能力 ”的实验中 ,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 1)实验中应 称 取质量 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 2)通过实验 记录 的 数据 可知。 从开始加热到
某年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下图,回答 11题。 4月 14日 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 hPa) 11.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第 II卷 非选择题(共 160分 ) 第 3638题为地理部分,第 3941 题为历史部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