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20xx-20xx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内容摘要:

发生 (填 “ 氧化 ” 或 “ 还原 ” )反应;正极反应式为。 ② 当导线中有 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发生的变化是 ( 填序号)。 (相对原子质量: H1, Zn65) a.溶液增重 g b.溶液增重 g c.析出 1g H2 d.析出 ( 3) 对于反应 B,将足量且等量的形状相同的 锌块分别加入到等浓度等体积的两份稀硫酸 X、Y 中,同时向 X中加入少量饱和 CuSO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V)与时间 (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m 曲线表示锌与稀硫酸 (填 “X” 或 “Y” )反应。 ② 锌分别与稀硫酸 X、 Y反应时,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是 ( 填序号)。 c(SO42) Cu2+反应,生成的 Cu与 Zn、稀硫酸构成原电池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试题分析: A、 NO2溶于水: 3NO2+ H2O=2H+ + 2NO3- + NO, A错误; B、 NaClO 溶液中 ClO- 的水解: ClO- + H2O HClO+ OH- , B错误; C、 酸性条件下 , 用 H2O2将 I- 转化为 I2: H2O2+ 2I-+ 2H+ =I2+ 2H2O, C 正确;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 3NH3H 2O=Al(OH)3↓+ 3NH4+ , D错误。 答案选 C。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 A 【解析】 试题分析: A、该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 A正确; B、 S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 SO2, B错误; C、 MgCl2能够水解产生氢氧化镁和氯化氢, 加热氯化氢易挥发,所以将 MgCl2溶液蒸干可得固体为 氢氧化镁 ,无法得到氯化镁固体, C错误; D、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D错误。 答案选 A。 考点: 物质之间的转化 3. B 【解析】 试题分析: A、 要配得 L - 1硫酸铜溶液,应将 5H 2O溶于蒸馏水配成 100mL溶液 , A 错误 ; B、 焰色反应实验中,在蘸取待测溶液前,先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灼烧至火焰为无色 , B 正确 ; C、 除去 Cl2中的 HCl 气体应用饱和食盐水 , C 错误 ; D、 用 装置 乙 制取乙酸乙酯 时,小试管中应放饱和碳酸钠溶液 , D错误。 答案 选 B。 考点: 基本实验操作 4. D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入铝粉能产生 H2 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NH4+ 、 Fe2+ 在碱性条件下会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A错误; B、水电离出的 c(H+ )= 110 - 14molL - 1的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Ba2+ 与 SO32- 反应会生成沉淀, SO32-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大量共存 , B错误; C、使苯酚显紫色 的溶液中含有 Fe3+ ,SCN- 与 Fe3+ 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C 错误; D、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该组离子能大量共存 , D正确。 答案选 D。 考点: 离子共存 5. D 【解析】 试题分析: A、元素 H有11H和21H、 H三种核素 , A错误; B、 Cl NH4Cl中氯元素微粒的半径: r(Cl)r(Cl- ), B错误; C、常温时液氯和铁不反应,所以可以用钢瓶盛放液氯, C错误; D、该 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表明常温下氯气有氧化性 , D正确。 答案选 D。 考点: 核素,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氯气的性质 6. C 【解析】 试题分析: A、氯水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作用,但两 者漂白原理不相同,氯气漂白原理:强氧化性漂白,二氧化硫漂白原理:和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漂白, A错误; B、假设铜均为 1mol, a途径中 CuO完全反应消耗 1mol稀硫酸, b途径中铜完全反应消耗 2mol浓硫酸, B错误; C、乙醇和钠反应生成氢气,乙醚和钠不反应,可以鉴别, C正确; D、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和盐时,通过蒸馏、蒸发等物理变化就能实现, D错误。 答案选 C。 考点: 漂白剂的漂白原理,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 7. 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 ,有铵盐和碱反应生成生成的氨气,也可以是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体通过碱石灰无变化,说明气体中无与碱石灰反应的气体,无水蒸气的存在,通过浓硫酸,气体剩余 ,体积减少 =,结合混合物可能存在的物质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为 ,剩余的气体只能是氢气,体积为 ,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铝; ,久 置无变化,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无氯化亚铁,由于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所以能生成白色沉淀的一定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质量为 ; 无色溶液,加入适量盐酸 会生成沉淀,说明金属铝或氯化铝与过量碱反应生成的偏铝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加入过量盐酸沉淀溶解进一步证明沉淀是氢氧化铝, A、依据上述分析可得到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A( NH4) 2SO MgCl2,一定不含 FeCl2, A1ClNaCl 不能确定, A 项错误; B、反应 ④ 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2﹣ +H++H2O=Al( OH) 3↓ , B 项正确; C、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 FeCl2和 NaCl, C项错误; D、白色沉淀 Mg( OH) 2, D项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微粒判断 8. 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流程图,加 HCl 有气体说明有 CO32或 SO32,或两者都有,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两者都有,一定不存在和碳酸根或亚硫酸根离子不共存的离子,所以不存在镁离子、铝离子,加盐酸有沉淀,说明一定有硅酸根离子,硅酸是沉淀,加入过量氨水(提供 OH)有沉淀生成,只能是氢氧化铝沉淀,说明此时溶液中存在铝离子, 但是原来溶液中的铝离子一定不能存在,所以该铝离子是偏铝酸根离子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所以,一定存在偏铝酸根离子,要保证溶液电中性,只有 K+这一个阳离子,所以一定存在钾离子. A、加 HCl有气体说明有 CO32或 SO32,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两者的混合气体, A项错误; B、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或 SO32,或两者都有,则一定不含有镁离子,它们和镁离子都不共存,所以沉淀甲是硅酸,不可能是硅酸镁, B项错误; C、据以上分析, K+ 、 AlO-2 和SiO2-3 一定存在于溶液 X中, C项正确; D、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不能确定, CO32可能存在, D项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离子判断 9.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无色溶液,则一定不存在 ③Fe 2+,由图象可知,向其中缓慢地滴入 NaOH溶液直 至过量,开始发生酸碱中和,则一定存在 ④H +,因 ④ 能分别与 ⑦ 、 ⑧ 反应而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存在 ⑦ 、 ⑧ ,由沉淀的变化可知,一定含 ①Mg 2+、 ②Al 3+,再结合溶液为电中性,一定存在阴离子为 ⑥Cl , ①②④⑥ 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离子判断 10. C 【解析】 试题分析: A、向某溶 液中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亚硫酸根, A项错误; B、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可能由银离子, B 项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存在 NH4+, C项正确; D、分别含有 Mg2+ 、 Cu2+ 、 Fe2+ 和 Na+ 的四种盐溶液,只用 NaOH溶液不能一次性鉴别出来, D项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离子的检验 11. D 【解析】 试题分析: A.卤族元素单质都是有色物质 且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其单质颜色加深,碘是有色固体,砹也是有色固体,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弱, At 的非金属性较弱,所以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很弱,所以氢化物不稳定,故 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 F> Cl,所以 F2与水反应比 Cl2与水反应剧烈,故 B 正确;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Rb> Na, NaOH 是强碱,则 RbOH也是强碱,故 C 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与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无关 ,所以不能根据盐酸和氢硫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 D错误;故选 D。 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的相关知识。 12. 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H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 C和 Si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都不大于 4,故 ① 错误;② 非金属较弱的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能失去电子,可做还原剂,如 H、 C、 S等,故 ② 错误;③ 碳原子数大于 4的烃在 常温下为液态或固态,氨气为气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